王援朝和劉大爺聊了好一會之後,對於村裡的物資置換,以及搞清楚了村裡簡單的一些事情。
“呦,這是昨天剛來的知青吧,長的這個俊呦。”
聽到聲音,王援朝抬頭一看,就看到一個大媽慢悠悠的往牛車這邊走,一看也是坐牛車去公社的,
大媽看上去就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她的全身穿著一套補滿補丁的衣服,頭上用一塊灰色的布包著,
渾身皮膚比較黑,皺紋如魚尾一起巴著她的臉,這是一個久經風霜的農村婦人。
王援朝見狀立刻臉上裝起了坦然的笑,客客氣氣的說道:
“你好,大嬸,我是昨天剛來咱村下鄉的知青,王援朝。”
王援朝從昨天到今天,看到大家對自己的態度之後,
知道當前下鄉的知青還是頗受村裡歡迎的,在鄉民們看來,這是國家關照和重視他們農民階級的體現,知青是來幫助他們搞發展的。
“哎,王知青,你好,你好,
嬸叫李梨花,你以後可以叫我李嬸,梨花嬸都可以。”
王援朝沒有多想就點了點頭,畢竟自己剛來這裡,人生地不熟的,能夠多交好一些村民,就多交好一些村民,
至於是表麵交好,還是深交,這個可以等以後了解到大家的秉性之後,隨心決定就好。
“如果不嫌棄的話,那我以後叫你梨花嬸吧,這樣親切一點。”
梨花嬸看著落落大方的王援朝,臉上顯得有點青澀,
但是剛才衝著自己這一笑,真如一朵嬌豔的丁香花,讓李翠花的心情都美好了起來。
“唉,親切好,親切好,王知青昨天來咱們這裡後,有沒有感覺到不習慣啊?”
王援朝感受到梨花大嬸目光炯炯的看著自己,靦腆的衝著翠花大嬸笑了笑,說道:
“還行吧,梨花嬸,既然我選擇了下鄉支援農村建設,其實心裡早就做好了吃苦的準備,
昨天到了村裡後,發現咱村裡比我想象的要好,村裡的乾部們也非常的熱情,能夠習慣的下來的。”
“能夠習慣就好,咱們大隊的人都不錯,民風也好,周邊十裡八鄉的小姑娘,都想要嫁到咱們大隊來呢,
王知青既年輕,又有知識,還是城市裡來的,到時候可是咱們這裡的香餑餑咯。”
“李梨花,你在說啥香餑餑啊?”
王援朝一看,一個皮膚特彆的粗糙,人很結實,身上穿著的衣服很明顯很多年了,上麵都是補丁的婦女走了過來,
一條黑色直筒褲子,也是補丁摞補丁,腳上一雙土布鞋都帶著補丁。大嗓門的對著李翠花說話。
李翠花也沒有直接回答這位婦女的話,開口說道:
“春花娘,你不是這幾天都去了公社嗎?
怎麼今天又去呀?”
“唉呦,這不是家裡實在沒衣服穿了嗎?
我家春城,春進,春武三個男娃,貓冬都隻有一套衣服換著穿,
好不容易拿家裡的臘雞,臘肉和存起來的雞蛋,和城裡電機廠的采購員換了些布票,
想給家裡人做兩身衣服,
結果連續好多天去公社,都沒有搶到布,這坐牛車的錢都心疼死我了。”
王援朝聽到兩位大嬸的對話,突然心裡有點澀澀的,這時候的人,過的是真苦啊,
和前世真的比不了一點,前世的社會,世麵上的工業物資早就已經過剩了,哪裡會出現幾個人穿一套衣服的情況啊,就連打了補丁的衣服,都沒有人會穿。
王援朝來到這個年代越久,就越能理解國家從一窮二白之中,發展工業化的建國之初,
國家的發展是有多難,人民的生活是有多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