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楊家小賊(1 / 2)

芳明1128 西洋湖邊 3478 字 3個月前

宣和五年的河北官道,已不複昔日的繁華。方夢華身披灰色鬥篷,獨自一人沿官道去往壺關方向。她眼前的景象令人心酸——麵黃肌瘦的難民拖家帶口,步履蹣跚地行走在泥濘的道路上,仿佛這片土地再也沒有了希望。官道兩側,枯黃的野草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偶爾還能看見被焚毀的村莊和倒塌的房屋,顯然是盜匪們所為。

如今,她的目標是抱犢山上的楊誌和張岑。楊誌昔日曾是東京汴梁的禁軍將領,因殺惡少而落草為寇,聽聞宋江風雲再起降而複叛,而張岑則是河東船工出身,如今與楊誌一同在此山紮營。這兩人雖然暫時沒有與張迪直接結盟,但卻在暗中觀察形勢。方夢華此行,正是要將他們拉入自己的陣營,並通過他們來影響張迪。

一路上,方夢華遭遇了不下數次的劫殺,都是一些饑餓的蟊賊,看見她獨自一人,便起了不軌之心。然而,方夢華的武藝已然爐火純青,她不僅輕鬆擊退了這些妄圖冒犯她的賊寇,還施展高明的醫術,救治了大量因饑荒和戰亂而奄奄一息的百姓。她心中清楚,越是亂世,越是需要有力的引導,隻有團結起這些散落的民眾,才能對抗眼前的黑暗。

當她行至一處破敗的村莊時,遇到了一隊衣衫襤褸的難民。方夢華停下馬匹,取出包裹中的藥材,為其中幾名重病者診治。這些難民無以為報,隻能伏地哭拜,感謝她的救命之恩。方夢華看著眼前的情景,心中越發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她知道,眼前的混亂不過是序幕,真正的風暴尚未到來。宋廷為伐遼傾儘國力,導致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張迪和楊誌的叛亂已讓這一帶無比混亂。要想改變這些悲慘命運,她必須儘快找到張迪和楊誌,說服他們改變戰略,在太行山一帶建立遊擊根據地。

方夢華在相州北部的名聲漸漸傳開,逐漸闖出了「萬女俠」的美名。這一路她經曆了無數的劫匪、蟊賊,甚至還有走投無路的流民組成的烏合之眾。他們對方夢華的美貌垂涎三尺,但卻無一例外地被她的武藝所震懾。她在斬殺這些宵小之徒時毫不留情,而當她遇到真正需要幫助的百姓時,又不吝施展醫術救治他們。她一路行俠仗義,不僅懲惡揚善,還用自己的醫術救助了許多因戰亂而受苦的百姓。在這片亂世之中,她的存在如同一縷光芒,給無數絕望的人帶來了希望。她的醫術救治了無數傷病,武藝更是震懾了不少惡人。就在林縣百姓口耳相傳的過程中,方夢華的事跡也漸漸傳入了一些綠林好漢的耳中。

其中,隱居在湯陰縣山溝裡的周侗耳聞「萬女俠」的名號,心中頗為欣慰。周侗乃當世名將,對武藝有極高的眼光,他聽聞方夢華不僅武藝精湛,還醫德高尚,心裡對這位女俠甚是讚賞,仿佛看到了嶽飛那樣的苗子。

然而,名聲顯赫也帶來了麻煩。春日的隆慮山。在隆慮山附近,方夢華遭遇了一夥強盜攔路剪徑。這些人粗魯無禮,來勢洶洶,顯然是打定主意要從她身上撈些好處。然而,方夢華並不驚慌,她冷靜地觀察著這夥賊寇的領頭人。

這日,方夢華行至隆慮山腳,山間小徑在斜陽映照下顯得格外荒涼,遠處山林中一片幽靜,偶爾傳來幾聲鳥鳴。方夢華披著一件粗布鬥篷,腳步輕快卻不失謹慎。她一手握著腰間的長劍,另一隻手輕拍著係在肩上的藥囊,神色鎮定地沿著山道前行。忽然,四周草叢中躍出數十名持刀漢子,將她團團圍住。那山大王看起來不過二十出頭,眉宇之間透著一股不羈的自信。身穿黑色短打,腰間係著一條紅綢,身形矯健,年紀看似比嶽飛還小幾歲,但那雙銳利的眼睛裡卻透露出非凡的自信。

「哈哈,今日運氣真好,竟能在此遇見傳聞中的萬女俠。」那領頭的少年山賊走到方夢華麵前,狡黠一笑,顯得極為輕佻,「聽聞這附近有個萬女俠,貌美心善,今日一見果然不凡。可惜啊,可惜,遇上了我,做壓寨夫人剛剛好,但若能在我手裡撐過十合,我便任你處置,如何?」

方夢華見來者不善,心中一凜,但她臉上卻不露絲毫懼色。她知道,這夥賊人並非尋常山匪,領頭的少年尤其非同一般。方夢華微微一笑,拔出腰間的雙劍,冷靜地說道:「十合之約,我應下了。」

方夢華拔出雙劍,身形一動,已然進入戰鬥狀態。少年山賊則握緊長矛,眼中閃過一絲戰意,他輕蔑地笑道:「女俠當真要與我一戰?那可彆怪我手下不留情。」

少年山賊眼中閃過一絲玩味之色,他手持一柄長矛,動作靈活如風,矛尖直指方夢華,顯然是準備全力一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