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州知府衙門內,袁正一如往常地處理著各類文書,然而今天的批文卻格外特殊。那是一份涉及吳淞江入海口灘塗地契的批文。袁正知道,這份地契的背後,隱藏著方夢華的一項重大戰略意圖。
吳淞江是東海的重要入海通道,雖然目前還不存在後世的黃浦江(從太湖向東直接入海),但其入海口附近的大片灘塗(今浦東川沙鎮)卻因其地理位置而顯得極為重要。這片鹽堿地的開發利用,正是方夢華一手策劃的一部分。
袁正回想起當年在達蓬山擔任名義寨主時,與餘姚縣令祖書林的交涉一片鹽堿地改造為達蓬鹽田。那次交涉讓他深刻體會到了權力和關係網絡的重要性。如今,作為秀州知府,他以更高的身份和更強的影響力,再次推動類似的計劃。
「這片灘塗,按理說是荒地,但方聖姑看中了這裡的潛力。」袁正喃喃自語,他知道方夢華的眼光遠非尋常人所能理解。
根據方夢華的指示,袁正將吳淞江入海口圓十裡地契批給了一位名義上的員外代持。這位員外隻是一個掩護,實際控製這片土地的,是方夢華所代表的明教勢力。此舉不僅是為了合法化明教在這片區域的勢力範圍,更是為了暫時避免與宋朝發生全麵衝突,保持戰略上的靈活性。
袁正心中十分清楚,儘管明教現在已經掌握了東海的製海權,但方夢華仍然選擇了這種隱秘的方式進行布局,這表明她在謀劃更大的計劃。
他拿起筆,鄭重地在地契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並加蓋了知府的印章。這一筆,不僅是合法手續的象征,更是他與方夢華之間默契合作的象征。
批文送出後,袁正長舒了一口氣。作為知府,他表麵上是在處理一份尋常的地契事務,實則是在協助明教擴展其在江南地區的影響力。而這一切,都在宋朝的視野之外悄然進行。
「方聖姑,妳的計劃果然周密。」袁正暗自讚歎。他知道,方夢華的布局不僅僅局限於一城一地,而是整個江南,甚至更廣闊的天地。如今,吳淞江入海口的灘塗已然成為她未來戰略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與此同時,遠在東海之濱的明教勢力也在悄然行動著。灘塗的開發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明教的人手正利用水泥硬化這些土地,為將來可能的經濟支持和資源積累做準備。這個商埠口岸不僅為明教提供了重要的經濟來源,也進一步鞏固了他們在江南的根基。
袁正看著窗外的陽光,心中漸漸明朗。隨著方夢華一步步推進她的計劃,江南的局勢也必將隨之發生巨變。而他,作為方夢華的合作夥伴,必將在這場變局中占據一個重要的位置。
方夢華的每一步棋都深思熟慮,她不僅在為眼前的勝利做準備,更是在為未來的長遠目標謀劃。而吳淞江入海口的灘塗開發,隻是這盤大棋中的一小部分。袁正知道,真正的風暴還在醞釀之中。
吳淞江入海口,這片原本荒蕪的灘塗,如今在官府文檔中被正式命名為「上海務之外灘埠」。自從明教勢力接手後,這裡迅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袁正的批準下,外灘埠的開發以驚人的速度展開。達蓬山的工匠們不再拘泥於傳統的建築方式,而是運用了竹筋混凝土技術,這是一種混合現代思維與古代材料的建築方法。他們以高效而精準的施工方式,將昔日的荒地改造成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七層高樓。由於秀州東部全是平地,十裡外的農人都能遠遠看到一片天際線如妖術般的拔地而起。
每一座樓房都被賦予了編號,從「外灘一號」到「外灘卅二號」。這些建築統一規劃,氣勢恢宏,整齊劃一地排列在外灘埠的主乾道兩側。儘管這片區域的建設時間極短,但其規模之龐大和建築之現代化,已經遠遠超越了慈餘公路四明服務區,使得外灘埠迅速成為江南一帶最繁華的商貿口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