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江南織造廠(1 / 2)

芳明1128 西洋湖邊 3976 字 5個月前

永樂四年臘月十二,冬日的舟山市,雖然不見雪花飄舞,但寒風裹挾著潮濕的海風,依然刺骨,吹得人瑟瑟發抖。儘管如此,島上的氣氛卻格外熱鬨,昌國縣的中心地帶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一座嶄新的由鋼筋橫梁支撐的混凝土新式建築拔地而起,屹立在寒冷的海風中,顯得格外雄偉,建築的正門上方掛著一塊匾額,上書五個金字:「江南織造廠」。

工地上,方夢華站在一旁,看著這座比希望小學更為巨大的建築物,滿意地看著這座新廠房的建成。江南織造廠的落成,標誌著她在昌國縣的又一個重要計劃即將啟動。她穿著一件厚厚的棉襖,雙手插在袖筒裡,臉上掛著微笑。儘管天氣寒冷,她的心中卻充滿了溫暖和期待。

「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織造廠。」她自語道,目光掃過眼前的大門。門匾上的字跡剛勁有力,「江南織造廠」五個大字在灰暗的天空下,顯得格外醒目。

與此同時,昌國縣內也傳來了好消息——工廠的三千個職位已經全部招滿。為了這一天,方夢華花費了不少心血。她不僅在縣城內張貼了招聘告示,還特彆委托人到各村莊挨家挨戶地宣傳。

昌國縣內的一處招募點也是人頭攢動。葉九姑和幾名招募員在鄉民的簇擁下正忙得不可開交。他們的麵前擺著一張大木桌,桌上放著招工告示和報名表。幾個鄉紳正一邊耐心地解釋招募條件,一邊記錄報名者的信息。

其中,很多來自浙西的難民寡婦們,自從孩子們上了希望小學後,白天突然閒了下來。希望小學不收學費,這讓她們鬆了一口氣,也開始考慮為家裡多賺些錢。聽到織造廠招工的消息後,她們紛紛報名參加,希望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維持生計。

「一個月五貫錢的薪水,這可是個不小的數目!」一個乞丐興奮地對排隊的難民們說道,「而且還管吃管住,有這樣的好事,可不要錯過了!」

人群中,幾個帶著孩子的寡婦聽到這個消息,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神色。「哎喲,這真是天大的好事!」一個浙西來的難民寡婦激動地說道,「有了這份工錢,我就不用為孩子的口糧發愁了!」

「是啊是啊!」另一個寡婦附和道,「希望小學辦得真是好,孩子們有學上,我們做娘的也能有份穩定的工作。方大王可真是我們的恩人啊!」

這些寡婦們一邊說著,一邊急不可耐地走上前去,拿起報名表填了起來。她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仿佛看到了生活中新的希望。

然而,另一邊,縣城內的本地家庭卻對這件事持有不同的看法,接受婦女外出工作並非易事。在傳統觀念裡,女人出門拋頭露麵並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一開始,當人們聽說江南織造廠要招聘女工時,許多家庭都表示了強烈的抵觸。

「什麼?讓我家媳婦去那個什麼織造廠做工?開什麼玩笑!」一個鄉紳大聲嚷嚷著,「我們家是有頭有臉的人家,怎麼能讓女人出去拋頭露麵?」

「可是,一個月五貫錢呢!」他的鄰居勸說道,「你家小子讀私塾花的錢可不少,有了這份工錢,多少能貼補些家用。」

「唉,我家裡那口子可不是做粗活的料子。」另一個鄉民也歎了口氣,「再說了,女人家出門拋頭露麵,這像什麼話!」

「我家媳婦絕對不出去做工!」一位農民在集市上大聲說道,「女人就該在家相夫教子,哪裡有出去乾活的道理!」

他的話引來了不少人的附和,許多男人都認為,若是讓自家媳婦去織造廠工作,那簡直就是給自己丟臉。然而,隨著方夢華宣布織造廠的工資標準——一個月五貫錢,這個數目立刻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儘管許多本地家庭一開始對妻子去做工感到極為不滿,但江南織造廠開出的待遇實在誘人。一個月五貫錢的薪水,足以讓許多貧困家庭動心,尤其是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許多家庭為了生計已經捉襟見肘。

更有甚者,有些懶漢居然動了歪心思,想著讓妻子出去做工賺取工錢,而自己則留在家中偷懶享樂。這種不勞而獲的想法,竟也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