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熱鬨的節日少不了燈謎啊、表演啊、賞月啊之類的環節。才子佳人們在比試詩詞、歌舞,而大多數的普通百姓們則是在賞著花燈、看著熱鬨,在這樣的氛圍當中,便感受魏晉遺韻、唐時風雅,也不過是如此而已。
詩詞之道自唐時便已興盛,到此時又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詩詞的地位已經達到了輝煌的位置。雖然能寫好詩詞,並不一定代表你有能力,但你若真能寫出一首好的詩詞來,那絕對是走到哪裡都不會缺乏尊敬和禮遇的。
風雅的氣息,是這一時代的烙印。
唐宋時期,多有文人士子,攜著自己作的詩詞向位居高位的官員自薦,其中也不乏佳作。詩詞也成為文人士子博得上位者賞識和推薦的重要武器。
如今大宋的宰相,曾經做過青州知州的英國公夏竦,年少低微時,就曾攜一首“山勢蜂腰斷,溪流燕尾分”的詩作,拜倒在當時的宰相李沆馬頭前,從而得到李沆的引薦。夏竦也從一個“三班差使”的小武官,一步步成為大宋宰相,從而成就了大宋一段佳話。
唐宋時期,繁繁浩浩的詩詞文化,已經沉澱成整個社會的底蘊,成為中華文明發展史上最為閃亮的一部分。無數名作名篇如星鬥恒沙,烘托成漢文明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
此時的青州城中,海岱大街、南陽河畔是最為熱鬨繁華的地方。而在這些繁華的地方,都有一個個商家所擺出的展示牌,各個才子能拿得出手的詩詞作品,陸續地聚集到這裡來,不時有人大聲朗誦佳作,也有精明的商家在展示牌前安排一個會唱曲的姑娘唱上一段。
街道上、附近的茶館酒樓裡,一個個大大小小的聚會中,文人士子們搖頭晃腦地點評著上佳的詩作,品評著何人的詩詞能傳唱最久。即便是未曾讀書的市井小民,在這樣的氣氛下也能感受到這樣的意境,與身邊之人品評議論,沾些風雅氣息。
鐘浩來到大宋也有幾個月了,感覺此時此刻這才是真正見識到大宋真正繁華風|流的底蘊。
歡樂和熱鬨把鐘浩徹底感染,他拉著婉兒和馮氏穿梭於擁擠的人群中,看雜耍,猜燈謎,買小吃,看人比試詩詞,不亦樂乎。
鐘浩三人剛在一個小食攤上吃完幾串蓮花鴨簽站起身來,婉兒便叫道:“呀,冰糖葫蘆!我要吃冰糖葫蘆。”
鐘浩順著婉兒那還提著一包鬆子糖的小手望去,見不遠處一個賣冰糖葫蘆的貨郎,各種紅紅綠綠的冰糖葫蘆插在一根上頭包著厚厚麻布的杆子上,不隻有山楂的冰糖葫蘆,還有山裡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好多種。
鐘浩走過去,大手一揮,豪邁對那賣冰糖葫蘆的小販叫道:“一樣來上一支!”
“呀,浩哥哥最好了!”婉兒歡呼雀躍的道。
馮氏則在旁嗔怪道:“大郎又亂花錢!”當然,馮氏也隻是隨口一說,如今他們每月收入不菲,這點錢還是花得起的。
鐘浩接過貨郎遞過的六、七串各式的冰糖葫蘆,讓婉兒先挑。
“我要麻山藥的、核桃仁的,還有豆沙的。”婉兒一口氣挑走了三支。
馮氏隨手挑了一支海棠果的,鐘浩則拿起那支山楂的冰糖葫蘆吃起來。
仲秋八月正是山楂收獲的季節,鐘浩咬下一個裹著麥芽糖稀的山楂果,外皮咯嘣脆,一點不粘牙的,輕輕咀嚼幾下,酸酸甜甜一起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