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四名到第十名,每一次宣榜過後都有一個才子從隊伍中走出,站到詔宣殿的殿門口進行謝恩。△↗,
皇宮門口等候的金甲護衛們聽著接連響起的聲音,心裡終於平靜了下來。
看來,沒有聽錯
這次宣榜是從第四名一直報到第十名的。
前三甲還沒有出來
雖然不知道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可作為宣榜的金甲護衛,他們的職責卻很明確,四門奔報是前三甲的榮譽。
那麼,暫時便不需要行動了。
金甲護衛的心平靜了。
可巫風的心卻是久久不能平靜,與一排才子們站立在詔宣殿前謝恩,這本是應該感到高興的事情。
可他現在卻根本高興不起來,甚至於他都能感覺到自己身後那些才子們看向自己時的那種異樣的目光。
“第一名,我明明是第一名的,為什麼會這樣”巫風不甘心,他也不相信,他在等,等著左相鬱一平的“反省”。
然而,一直到左相鬱一平報完第十名之後,也依舊沒有承認錯誤的意思,反而是小心翼翼的將帛綿收了起來,接著又恭敬的遞向聖上林慕白。
“請陛下宣榜前三甲”
“嗯。”聖上林慕白輕輕點了點頭,旁邊站立的魏公公立即接過左相鬱一平遞過來的帛綿,又恭敬的交回到聖上林慕白的手中。
聖上林慕白伸手接過帛綿,卻並沒有馬上展開,而是將目光再次掃向不遠處的眾才子們,神情間有些微微的淩厲。
“方正直呢”
這是聖上林慕白心裡現在最關心的問題。
他現在可以馬上進行宣榜,可是,宣完榜之後又該如何沒有人過來謝恩這算是怎麼一回事
難道方正直躲在人群裡麵。自己沒有看到嗎
聖上林慕白心裡隻能這樣想了,因為,他並不相信方正直膽子大到這種地步。連宣榜都敢缺席。
要是那家夥真的敢讓朕難堪,朕非砍了他腦袋不可
聖上林慕白恨恨的罵了一句。然後,也終於開口了:“此次殿試,朕看到了很多耳目一新之建議,也看到了大夏王朝的未來,然,三甲之名終究有限,朕思慮再三,不得不從其挑選。爾等或將落選,但亦不要灰心,須刻苦研論,以待日後金榜題名”
“謝皇上”
所有的才子們聽到聖上林慕白的訓示,一個個都是立即恭謝聖恩。
聖上林慕白再次點了點頭,隨即,也將帛綿完全展開,目光在帛綿上掃了掃,片刻後,開口道:“本次殿試的文考第一甲魁首為南宮浩和方正直”
聲音落下。卻並沒有像之前那樣引起滿場的歡呼和慶架聲,反而是全場寂靜,因為。所有人都是瞪大了眼睛望著坐在龍椅上的聖上。
片刻後,寂靜慢慢被打破,可是,歡呼聲卻依舊沒有響起,所有人的都是你望著我,我望著,根本無法相信耳朵中聽到的。
“我沒聽錯吧是南宮浩”
“應該沒有,我也聽到了,可是。怎麼會是南宮浩,他不是沒有得到聖詔嗎”
“難道他是騙巫風的”
一個個才子們聽到南宮浩三個字後。都是有些反應不過來,南宮浩是親口說自己沒有接到聖詔的。
為什麼這次文考第一的魁首之名會落在南宮浩的手裡
雖然。這是一件早就在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情,可在經曆了聖詔事件後再出現,依舊讓人無法理解。
當然了
最主要的是震驚還是來源於南宮浩後麵的名字,那個讓滿朝文武百官和才子們都不想提到的名字。
“方正直”
“本次殿試的文考第一甲魁首為南宮浩和方正直”
聖上林慕白的聲音依舊在眾人的腦海中不停的回蕩著。
“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除了南宮浩之外還有方正直”
“殿試文考的第一甲魁首是兩個人”
“怎麼會有兩個人”
“而且,另外一個人怎麼會是方正直,方正直不是也沒有接到聖詔嗎這完全不合情理啊”
沒有人想明白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如果說南宮浩被定為文考第一,這還是可以令人接受的。
即使南宮浩沒有接到聖詔。
畢竟,南宮浩的才名在大夏王朝的民眾心中早就已經是公認的第一,可是,再定方正直為第一這明顯就有些不正常了啊。
兩個沒有接到聖詔的人同時被定為第一
並列第一嗎
這是曆朝曆代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啊,殿試中的並列第一
巫風的眼珠子在這一刻都快要瞪出來了。
怎麼會這樣
自己的第一被南宮浩和方正直給搶了可問題是南宮浩和方正直明明都沒有接到聖詔啊,為什麼怎麼會這樣
“皇上,臣”巫風的嘴唇張了張,終於抬起一腳步,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他卻看到了聖上林慕白看過來的目光。
那是一種不容質疑的目光。
代表著帝王的無上權威。
這讓他抬起來的那隻腳停了下來,靜靜的定在了半空中,根本無法踏在地上,到了嘴邊的話亦是無法再開口。
與巫風一樣感覺無法置信的還有左相鬱一平,以及滿朝的文武百官,他們都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這可是殿試啊
不比朝試,曆朝曆代都沒有殿試出現排名相同的事情,朝試可以,府試同樣可以,但殿試是要天下民眾們評為“天下第一才子”的。
同一屆的殿試中,能有兩個“天下第一才子”嗎
有違常理啊,而且。他們的心裡也不相信,不相信方正直竟然可以和南宮浩排在同一個位置上。
左相鬱一平的嘴唇動了動,有些欲言又止。
文武百官們同樣一臉疑惑的看向聖上林慕白。甚至連負責宣榜的人員都是有些愣愣的站立在原地。
不知道該不該馬上宣。
聖上林慕白看了看下方一張張疑惑的臉,他當然知道文武百官們現在的心思。不過,他是當今聖上,一代帝王。
他做出來的決定,又豈能容他人質疑
事實上,他在請禮親王來作評判之前,心裡雖然沒有確定,但其實已經有了大概的定論,可在聽完禮親王的話後。他的決定卻有了改變。
這是他在詔宣殿批閱試卷和評判此次殿試排名時唯一內心期望遵循的字,本來他以為自己做到了,可事實上卻並沒有。
文,既是伯仲,又何須強分上下
為了殿試的規則而將兩篇伯促之文人為的定一個上與下之分,這本就是不公,既然不公,為何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