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可憐天下父母心【求收藏追讀】(1 / 2)

不管是現代戰爭,還是古代戰爭,後勤都是極其重要的物質保障。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充分說明了後勤的重要性。

屯田製在後世並不新鮮。

不僅在創立之初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還為後世開創了一種大規模的“寓兵於農,兵農合一”的先例,被曆代統治階級不同程度地效仿。

南北朝時期,唐,宋,元,明,清時期,都在邊疆大規模地推行屯田製。

而屯田製,最早起源於西漢時期。

漢文帝用罪犯,奴婢和招募農民的手段,戍邊屯田。

到了漢武帝時期,便開始調發大批戍卒在西域屯田。

但那時候的屯田,主要集中在邊陲,方式比較簡單。

就是軍隊屯田,而且規模也比較小。

真正大規模的屯田,要從曹操開始。

公元196年,曹操擊敗了潁川汝南的黃巾軍,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

棗祗和韓浩建議曹操設置屯田,國家將耕牛借給百姓,用於農耕,並按規定收租。

曹操采納了這一建議,任命棗祗為屯田都尉,在許昌周邊招募百姓屯田,興修水利,當年就收獲了萬斛糧食。

屯田製的實行,不僅為曹操解決了軍糧的問題,還對安置難民,恢複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當時的社會,由於戰爭連年不斷,造成了大量的難民。

社會生產力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糧食短缺。

災荒年間,有的郡甚至出現相互換孩子吃的現象。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這是來自曹操《蒿裡行》的詩句,是對當時社會現狀的真實寫照。

一方麵是大量難民食不果腹,一方麵是大片荒地無人開墾,曹操的屯田製把這些難民安置在國家土地上,從事生產工作。

他們辛勤勞動,向朝廷繳納租稅。

難民有了收入,朝廷也有了稅收來源。

屯田製的實施,使長期遭受戰爭破壞的北方農業生產得以恢複,並快速穩定下來。

失去土地的農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許多荒蕪的農田被開墾,使國庫積存了大量的糧食。

這種情況與秦初的情況差不多,若秦國采用屯田製,不僅可以快速恢複生產,還可以安定六國民生。

不至於總吃巴蜀之地,以及關中糧倉的老本。

想到這裡,趙昊環顧眾人道:“我長兄的意思是,六國已經覆滅,大秦暫時沒有兵戈,百萬大軍每年消耗的糧食,不計其數,我大秦總收入的八成,都用在了養軍隊上麵,不利於國家發展!”

此話一出,眾人齊刷刷地望向扶蘇。

扶蘇尷尬而不失禮貌的笑了笑,沒敢再開口。

嬴政不動聲色的追問道:“那你長兄說的屯田製是什麼?”

扶蘇:“......”

趙昊看了眼扶蘇,一本正經的道:“我長兄說的屯田製,主要分軍屯田,民屯田。

而軍屯田,又細分為邊軍屯田,內陸軍屯田......”

“民屯田每五十人為一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直接歸軍隊管理,不隸屬地方郡縣;

收成與國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

另外,屯田民不得隨意離開屯田。”

話到這裡,又看向諸位將軍:“軍屯以士兵屯田,六十人為一營,一邊戍守,一邊屯田。”

“若采用屯田製,我大秦七成以上的糧食,都可以就地解決。不說彆的,就說楚地六十萬大軍,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如此一來,我大秦便有多餘糧食釀酒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