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急,但你彆急。”張偉話音剛落,光碟也放進DVD了。
【——《遇見》
作詞:沈浪
作曲:沈浪
編曲:沈浪
演唱:蓀燕姿】
“等等,這不是那誰嗎?”石磊一時沒想起來。
“不就是咱們班上女生喜歡的那個新人歌手,這陣子她們老唱他的歌,什麼《十年》、《江南》、《三國戀》。”張偉記得相當清楚。
“那他也是厲害了,都能跟咱們偶像合作了。”石磊一本正經的道。
“誰說不是呢。”張偉附和道。
此時,歌聲也響起。
“這男的是誰?”
“好像就是沈浪。”
“嘶,他何德何能跟咱們偶像演情侶!”
“該說不說,他真帥,跟蓀燕姿好搭。”
“不要什麼熒幕情侶都嗑,會害了你的,但他們兩個確實看著養眼。”
“你還說我,不過,這首歌是真的好聽。”
……
張偉和石磊議論了兩句,又再重放了一遍這首《遇見》。
與此同時,一個拿遙控器,一個拿筆和本子。
一放一停抄歌詞。
下午兩人帶著歌本到班裡。
引得一眾喜歡蓀燕姿的同學羨慕。
一張專輯十幾二十塊,對於零花錢拮據的他們,得存好久才能買。
“咦,這首歌竟然是沈浪寫的!”
有人看到了《遇見》的歌曲信息。
這一喊,班裡的女生頓時圍了過來,詢問張偉和石磊具體情況。
在得到確切的回答後,女生們紛紛開口借歌本抄這首歌。
張偉和石磊一下子成為了班裡最靚的仔。
而一個在校廣播站的女同學提議,讓張偉明天把蓀燕姿的專輯帶來,她可以拿到廣播站放。
張偉滿口答應。
第二天中午。
“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
我等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
我聽見風來自地鐵和人海
我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
歌詞中飽含失望卻不絕望,哀而不傷的情緒,讓聽過的人都印象深刻,再加上蓀燕姿沙啞感性的音色與動情演繹,讓這首歌很快在學校流傳開來。
不久之後,張偉、石磊所在的學校沈浪和蓀燕姿的歌迷都粉上了對方的偶像。
而同樣的情景在各大高校陸續上演。
彆看這些學生買專輯的少,或是大都買的盜版,對沈浪和蓀燕姿的專輯銷量數據沒有多少貢獻。
可他們的喜歡,同樣是有用的。
20世紀80年代以後,“追星”現象在我國逐漸萌生。
當追星者被以“族”來加以描述的時候,說明這種現象的規模及其影響力正在凸顯出來。
而到了2000年,學生已成為了追星族中一個龐大的群體。
可以說這個時候,很多歌手的主要歌迷群體是基本上沒有時間或者機會看電視的初高中生。
雖然學生沒有輿論引導權的,他們當中有的人甚至連什麼是打榜,什麼是出專輯,都不太清楚,聽著喜歡的歌手的音樂就算是支持了。
但是,人總會長大。
有一天,這些走出校園進入社會的學生,終將會成為歌手的最有力的支持者。
那個時候,會是怎樣一個景象,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