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之一
生死相依好兄弟
故事發生在河南。
張城的祖先原本是齊國人,但到了明末,齊國大亂,張誠的父親的妻子被北方的士兵掠走。
張誠的父親便長期在河南居住,因此就在那裡安了家。
他在河南娶了妻子,生下了兒子張訥。
不久後,他的妻子就去世了,他再次娶了一個妻子,也就是牛氏,牛氏為他生下了兒子張誠。
牛氏性格非常悍烈,她常常嫉妒張訥,把他當作奴隸一樣看待,隻給他吃粗劣的食物。
張訥每天都被派去砍柴,如果砍不滿一擔柴,就會遭到牛氏的鞭打和辱罵,這簡直讓人無法忍受。
牛氏卻偷偷儲存著美味的食物給張誠吃,並且送他去私塾讀書。
張誠慢慢長大,他性格孝順,友愛兄弟,無法忍受哥哥張訥的艱辛。
他私下裡勸母親改變對哥哥的待遇,但母親不聽。
有一天,張訥去山上砍柴,還沒砍完,就遇到了大風雨。
他躲在岩石下避雨,等雨停了,天已經黑了。
此時,他的肚子餓得咕咕叫,於是背著柴火回家。
母親檢查後發現柴火太少,憤怒地拒絕給他食物。
饑餓如火燒心,張訥隻能僵硬地躺在床上。
張誠從私塾回來後,看到哥哥這樣,便問他:
“你生病了嗎?”
張訥回答:
“我餓。”
張誠詢問原因後,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他麵帶憂色地離開,不一會兒就拿來了餅給哥哥吃。
張訥問餅是從哪裡來的,張誠說:
“我偷偷拿了麵粉,請鄰居的婦女做的。你隻管吃,彆說話。”
張訥吃了餅後,囑咐弟弟:
“以後不要再這樣做了,事情一旦泄露,會連累你的。”
“而且,我每天能吃到一個餅,就不會餓死了。”
張誠卻說:
“哥哥你身體弱,怎麼能多砍柴呢!”
第二天吃完飯後,張誠偷偷地去了山上,來到哥哥砍柴的地方。
哥哥看到他非常驚訝,問他要做什麼。
張誠回答說:
“我來幫你砍柴。”
哥哥問:
“是誰派你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