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康熙間有術人攜一榼,榼藏小人長尺許。投一錢,則啟榼令出,唱曲而退。至掖,掖宰索榼入署,細審小人出處。初不敢言,固詰之,方自述其鄉族。蓋讀書童子,自塾中歸,為術人所迷,複投以藥,四體暴縮,彼遂攜之,以為戲具。宰怒,杖殺術人。
澤文:
小人奇譚
清朝康熙年間,社會安定,文化繁榮,百姓生活雖有艱辛,卻也不乏奇聞異事,流傳於市井巷陌之間。
其中,有一則關於“小人”的故事,尤為引人入勝,不僅展現了人性的光輝與陰暗,更蘊含了對知識、自由與正義的深刻思考。
話說當時,有一位行走江湖的術士,其人神秘莫測,手持一古樸木榼,此榼看似平凡無奇,實則內藏玄機。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之時,術士便會在市集一隅,擺開攤位,以他那令人稱奇的表演吸引過往行人的目光。
他輕輕一拍木榼,隻見榼蓋緩緩開啟,從中躍出一名身形嬌小、約莫一尺有餘的“小人”。
這小人雖體型袖珍,卻五官端正,舉止靈動,仿佛自成一界之生靈。
術士隻需投入一枚銅錢,那小人便會在眾目睽睽之下,輕啟朱唇,吟唱起悠揚動聽的曲調。
其歌聲清亮婉轉,如同天籟之音,讓人忘卻塵世煩惱,沉醉其中。
一曲終了,小人又自行退回木榼之內,待下一位觀眾投幣,再次現身獻藝。
如此往複,術士的攤位前總是圍滿了好奇的觀眾,讚歎聲、驚歎聲此起彼伏。
這樁奇事很快傳到了掖縣縣令的耳中。
這位縣令,姓李,為人剛正不阿,最見不得世間不平之事。
他聽聞術士以小人作樂,心中生疑,認為此舉或有違人道,便決定親自查探。
一日,李縣令微服私訪,悄然來到術士的攤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