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袁應泰是在秦良玉等援遼客軍到達沈陽後才知道皇帝也支持熊廷弼的遼東對虜戰略且給朱由校上疏的。
所以,在張鶴鳴收到熊廷弼的回信,又給袁應泰寫了一封信後,天啟皇帝朱由校這裡還沒有收到袁應泰的奏疏以及他派去的錦衣衛的密報。
雖然朱由校說是派去的錦衣衛沒有監視熊廷弼等人的意思,但也不過是說說而已。
朱由校早就賦予了去遼地的錦衣衛的密奏權。
話轉回來。
因為朱由校還沒收到袁應泰的奏疏和錦衣衛的密奏的緣故,所以,朱由校現在還不知道現在遼地已經出現了他不願意看見的經撫戰略意見不一致的現象,也還沒有意識到他的兵部尚書也與他意見相左。
但朱由校可以明確的是文官集團肯定依舊不會讚成熊廷弼的戰略。
因為熊廷弼的先守再戰的戰略實在是太花錢了。
而且朱由校根據對曆史的了解,知道這個時代的明朝許多官員還沒有意識到建奴在野戰方麵的厲害之處以及奴酋努爾哈赤在軍事上的天賦。
儘管大明已經有薩爾滸之敗,但據朱由校所知,這個時代的大明文武官員很多還是抱有輕敵思想,不少武官還敢出城與建奴野戰。
比如曆史上袁應泰代替熊廷弼為遼東經略後之所以慘敗就是因為他輕敵冒進,竟主動把守城軍隊調出城與建奴野戰,然後因此發生了渾河血戰。
儘管渾河血戰非常慘烈,無論是參與此戰的川兵還是浙兵都打得很英勇,但也的的確確是敗了。
這無疑說明建奴在野戰上的確強於此時的明軍。
話轉回來。
所以,朱由校知道朝野上下肯定都還沒把東虜放在眼裡,甚至都沒有覺得東虜將來會成為神州之主。
真正意識到東虜不容小覷的官員還是少數。
當然,朱由校自己也承認現在的東虜與大明相比也的確不算什麼,但也隻是綜合實力上的對比。
在戰略上,朱由校還是不得不承認自己得要慎重對待這個後來成功奪取中原的政權。
因此,朱由校會支持熊廷弼這種較為謹慎的戰略。
但朱由校知道他支持熊廷弼就意味著他在逆勢而為,在跟大明這個積重難返的王朝的強大慣性做鬥爭,在和大多數人唱反調,不僅僅是文官集團中的大多數文官,還有一些有私心的武官,以及自知牟利的商人勢力。
朱由校知道自己的支持者一開始肯定會很少,也會走得很艱難。
但他必須努力地走下去。
……
袁應泰收到了張鶴鳴的來信,他對此感到很欣慰。
有了兵部尚書張鶴鳴的支持,讓他有了不少底氣。
再加上薛國用、張銓這些遼地文官以及李如楨這些武將也支持他。
而且,袁應泰作為遼地巡撫,也的確有帶兵的權力,他可以選擇聽從經略的命令,也可以選擇不聽從經略的命令,並在自己的轄區內做出自己的軍政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