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學還得擴建,另外,為使社學有足夠多的塾師,下詔天下,在進士科外,增設師範科!
並在兩京一十三省建師範學堂,各府縣學增師範生若乾;
各省提學官舉行院試之後,當舉行師範試,以取為師範生,取中者享受同廩生資格;
師範生在社學教授三年後可直接獲得鄉試資格,凡中鄉試之師範生可入京師師範學堂,也可參加各省師範學堂錄取之試,各師範學堂之錄取考試當在鄉試發榜之後,師範學堂之學員,皆賜同舉人出身,畢業後皆可參加會試,或直接到吏部申請授教職,或可參加師範科會試,參加師範科考試且被錄取者賜予同進士出身,由朝廷直接授官。”
“除此之外,當增設學部,管天下治學之事!
學部內設各省治學司,並設學部參讚,為正四品,由各省提學使兼任,故而各省提學使需向學部彙報治學之事,除各省治學司外,學部當設師範司與進士司,專司師範科與進士考試之事。”
雖然三千萬元銀幣的賠款還不能讓朱由校直接搞全民教育,但以後多養幾個師範生還是夠的。
要想普及教育,首先要有足夠的師資力量,要先有足夠多的師範教育,所以,朱由校決定先增設一個師範科。
“還得增建官辦醫館,現在大明最缺的不是銀子,而是人,尤其是足夠多的漢人,不然何以實邊,何以在將來開疆辟土後又不讓這些疆域丟失?
而要增加人口,首先就是要減少死亡率,讓疾病和瘟疫都能得到控製,而這就需要有更多的大夫!
下詔增設醫科與醫部,同師範科一樣,各學校設醫生,建醫科學堂,畢業者皆稱醫士,可直接授醫官,或可直接參加會試殿試,被錄取之醫士可充任醫部官員。”
朱由校還決定趁此機會砸錢提高大明的醫療水平,畢竟很多時候,瘟疫也會導致一個國家出現危機的。
他記得曆史上,崇禎時期北方地區的鼠疫泛濫也給大明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而現在他不得不提前有所準備,先培養出更多的醫務人員來,以備將來應對突發疫情用。
何況,天花大流行的時代也已經快來了。
如此一來,大明的六部就變成了十部。
朝廷的官衙無疑再一次增多。
大政府的趨勢越來越難以避免。
以往由地方士紳承擔的一些公共事業開始由官府接替。
而朱由校並不反感這種趨勢,因為他不得不承認,以往地方讓士紳承擔更多職能時,並沒有讓整個國家向好的方向發展,反而逐漸走向衰亡。
所以,朱由校覺得還不如像現在這樣,讓朝廷官府多管點事,多花點錢。
朱由校現在就把從倭國得來的這筆賠款花在了這些民生、教育與醫療方麵,而沒像地方士紳那樣把錢都存起來。
畢竟他是皇帝,與士紳們不同,士紳可以不顧朱家王朝的死活,他這個朱家皇帝得顧朱家王朝的死活,得讓帝國一直向好的方麵發展。
朱由校相信這筆賠款砸下去,大明無論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將大跨步飛躍,就像曆史上的列強從清王朝手裡得了許多賠款後都在國力上得到了極大提升。
除了這筆賠款,如何管理殖民地,也是朱由校現在不得不麵臨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