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有何處置之策?”
朱由校問道。
劉鴻訓頗為慚愧地說道:“臣愚昧,臣尚未有良策。”
朱由校便道:“如果朕要通過你解決或改善這些問題,你可願意,甚至因此付出卿之性命?”
劉鴻訓自思自己已年過花甲,在官場熬了快二十年不就是等到現在嗎,命不命的已經不重要了,也就站出來道:“臣甘願為社稷死。”
“現在擬旨,授劉愛卿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列於畢自嚴之後,另直入政事堂參預機要!”
朱由校即刻吩咐道。
“臣遵旨!”
袁可立和劉鴻訓回了一句。
接下來,朱由校又開始麵議了其他大臣,基本上倒滿意,但真正十分滿意的也不多。
除劉鴻訓外,就是朱燮元進入了政事堂,其餘人等皆不過是增補閣臣和樞密院大臣,隻分管內政或軍事諸事,而不參與軍機決策。
朱由校已將負責軍事的樞密院和負責內政的內閣的大臣們職責進行了進一步細分。
譬如內閣中的閣臣們會分管某一類事,各部部堂有事隻需向分管自己的閣臣商議彙報即可,而不必再直接麵陳皇帝。
皇帝沒那麼多空,去直接理會各個部裡的政務。
畢竟朱由校不是朱元璋,他可沒那麼愛工作。
而且現在東虜大患已除,朱由校的危機感算是徹底消失,隻要他這個皇帝不亂來,亡國的事已經和他無關係。
再加上,他作為穿越者,沒有那麼強烈的家天下的思想。
他沒想為了自己的子孫萬代的千秋之業而累死。
何況,大明已經進入了蒸汽時代。
所以,他現在鬆懈了不少,沒有之前那麼大的壓力,也就想偷閒些,把管事的官員增多,這樣自己就輕鬆點。
當然,這不是說,朱由校就打算得過且過。
他知道大明還有很多製度需要改革。
也有許多不安分的外部勢力需要鎮壓。
因而,朱由校也沒打算真的要過上退休生活。
隻是,他要更多的退居於幕後,將軍權和財權和官員銓敘的權力握在手裡,又把治理內政的權力尋租出去,讓一批敢做事的官員繼續替他在內政改革上衝鋒陷陣。
所以,朱由校先改了廷推的製度,讓重臣的任用儘可能地符合他的意圖。
現在的大明內部,各類勢力都有,特彆複雜。
王公貴族、鄉紳顯宦,自不必說。
因朱由校是靠官辦工商業增加大量國庫和內帑收入的,也是靠鼓勵支持工商業發展而解決大量流民問題的緣故。
所以,現在的大明工人數量很龐大。
而且受益於朱由校大搞社學教育,到如今的天啟十年,有文化的工人子弟更是不少。
另外,商人數量也比以前多不少。
還有,常備軍數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