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畢自嚴便開始令政事堂中書舍人辦理此事,並在辦好,來到朱由校這裡複了旨,且道:
“陛下息怒,傳統官員一向崇尚外邦當禮待,否則有損國體的政策,而不知民族與民眾之尊嚴當有責為其維護,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隻因理學造就了這種思想,要想徹底更改,先放棄獨尊理學、重新培養一代人,培養起民族意識才可,所以,現在雖說問刑定罪已偏向本國漢人以及漢化程度較高者,但底下的官員隻怕還是老一套,認為小民可欺,外番之事無小事,故而才出了這樣的事。”
朱由校聽畢自嚴這麼說,怒氣稍減:“你說的沒錯,好在朱以海等宗室子弟接受的是新式教育,開始有民族觀念,不然,朕還不知道有這樣的冤案發生。”
“這就是陛下的英明之初了,讓宗室留京,既避免宗室為禍地方,又能借其身份監督朝臣,而且陛下到底算是皇族之族長,能決定其教育,故而可使其接受新式教育,而不用被傳統儒生影響,如今也就能替陛下做些事。”
畢自嚴回道。
朱由校笑了起來:“像你這樣明白的大臣再多些就好了,那樣的話,無疑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朕也少生些氣。”
“臣相信,會有那麼一天的。”
畢自嚴回道。
“皇爺,巡城禦史張四知已被押到。”
外麵的錦衣衛這時候進來稟報道。
朱由校因此道:“押進來!”
沒多久,張四知便被押了進來,匍匐在朱由校麵前。
朱由校則冷冷地看著他:“張四知,朕才公布的新問刑條例,你看沒看?”
“看了。”
張四知哆嗦地回道。
朱由校接著問道:“那你為何還做出這樣的事來,朕問你,你是倭奴的狗,還是我大明的官?”
張四知顫抖著回道:“自是大明的官。”
“既是大明的官,為何倭奴犯事不懲處,反而無故拿本國漢家子民!”
朱由校桌子一拍,喝問道。
張四知直接磕起頭來:“陛下饒命!倭奴素來好勇鬥狠,一旦逼急了,容易鬨出大的事端來,臣也就不敢十分的管,至於本國漢家子民,臣也隻是嚇唬嚇唬他,免得他以後又招惹到倭奴來,臣做的不對,請陛下指教,臣一定改!”
朱由校冷笑起來:“朕看你就是一天生沒骨頭,不知道站著是什麼感覺的,來人,將他拖下去,腿打斷!連倭人都不敢得罪,那還當什麼禦史!”
“是!”
錦衣衛便將張四知拖了下去。
“陛下恕罪!求恕罪啊!”
張四知因此大喊了起來。
接著,張四知又朝畢自嚴喊得:“元輔,替下官說說話吧,嗚嗚!”
畢自嚴見此喝道:“說什麼,陛下對你已經是從寬處罰了,也就因為陛下仁善,剛改了問刑條例,漢人犯罪,從寬處理,說漢人能不殺就不殺,才隻打斷你的腿,換做以前,早讓你見閻王爺去了!”
張四知一愣,忽然改變態度大罵了起來:“姓畢的,你這個儒門叛徒,鼓吹什麼漢家至上,華夷有彆,你這是背叛聖教!欲讓陛下對外行以霸道之事,而非我儒門孔教所提倡之王道,我有今日下場,就是你蠱惑聖上所致!”
畢自嚴沒想到張四知還是儒家衛道士,是自己思想上的反對者,也就乾脆轉身拱手道:“陛下,張四知恐有貪墨嫌疑,據臣剛才看了宗室朱以海等的密本所知,天津工匠唐有山進京是乘了馬車的,想必張四知是見他能乘馬車,而以為他有錢財可敲詐,故而才抓了他,不然,就算他再如何認為外番不可欺,也不會無故冤枉一平民,畢竟儒士就算再對外唯唯諾諾,但對老百姓還是應該愛護的,除非是背離了孔孟之道,而隻知魚肉百姓的偽君子。”
朱由校因此看了張四知一眼。
而張四知則立即閉了嘴,心裡後悔至極,心道:“不該罵畢自嚴啊,能做首輔的到底是不簡單,居然瞧出了自己的心思,而因為自己一時冒犯,三言兩語就讓自己的下場變得更慘。”
朱由校這時候已經因此吩咐道:“著令東廠嚴查,先抄其家,家產賞賜給戍邊將士,若有貪墨,全族流放新設之北山布政司,本人剝皮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