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種植華夏文明,滿足百姓當救世主的需求(2 / 2)

與此同時,奉旨報道西征事的阮大铖等崇文寺官員則報道回大量林丹汗的蒙古大軍的暴行消息,以及西征軍官兵的感人實際。

因朱由校諭示內閣要用各種辦法降低文盲率,現在國內的大明百姓識字率比以前更加高了不少。

而大明百姓們尤其是關內的百姓多年不知刀兵之事,尤其是天啟即位以來,徭役豁免,收入激增,階級矛盾大為緩解。

所以,大明百姓們頗為單純,也很善良,還沒那麼麻木不仁。

而他們在看見這些報道後也就反應非常激烈。

“天啊!這真是匪夷所思!這林丹巴圖爾所率領的蒙古大軍還是人嗎,竟這麼殘忍!”

“我的天,這是禽獸吧,難怪畢首輔說他們和我們漢人不是一類,果然,他們就不算是人,是未開化的兩腳獸,他們實在是太野蠻了!”

“幸好我大軍西征,去解救了這些被屠戮的番人!我國朝可謂至仁至善也!”

單純的大明百姓們因此就在看了這些報道後產生了這些言論。

使得國內反對大明擴張的聲音更加的少。

而這還不足夠,與林丹汗所率蒙古大軍表現對比強烈的西征軍表現的報道,也讓百姓們進一步確信了大明這次西征的正義性。

“你們知道嗎,盧公在西征途中,還收養了一個孤兒,還親自喂藥,也因此救活了他!”

“不隻如此,大將軍竟然取下大氅為一挨凍的番人孩童保暖,而寧願自己冷著,真正是一位鐵血柔腸的將軍啊!”

“還有年輕有為的楊展將軍,他竟然親自為一番女吮吸膿毒,而那位番女還因此愛上了他,而這位楊展將軍以糟糠之妻不可拋棄為由拒絕了他,真正是一位重情重義的將軍!”

“西征軍是偉大的!”

“西征軍的人都那麼善良!”

“他們是我們堂堂天朝派去西方的使者,是天使!”

關於西征軍官兵的仁義事跡在國內瘋狂流傳著。

而阮大铖這個曆史上雖然奸詐但寫劇本很厲害的文官,所撰寫的很多報道非常感人,甚至還撰寫出許多在西征軍路上發生的愛情故事,把一些閨閣女子都感動不行,紛紛想嫁給西征的將士們。

當然,很多在國內的年輕士子也受此感召,想要從軍去西邊消滅野蠻的殺戮行為,建立起意味著太平和安寧的儒家文明。

“晚生顧炎武請求報考講武堂,因為,我想去教訓西邊那些未開化的野蠻人,他們的存在是對文明的不尊重!身為大丈夫,就當矢誌於鏟除邪教、鏟除野蠻!”

顧炎武此時就因此來到大明講武堂報名。

而這也讓畢自嚴和朱燮元、劉鴻訓這些輔政大臣因此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尤其是一向還是不主張提倡對外擴張,而是應該注重對內改革的劉鴻訓就因此說道:“陛下!臣倒是感到很意外,沒想到西北用兵,國內士民會這麼有熱情,而不是向以往一樣反對此事。”

“劉愛卿隻注意到了國內士民的物質需求,而沒注意到他們的精神需求,自然對此事感到意外,以前的大明士民隻求不做哀哀餓殍,便覺得已是盛世,而現在他們不再是餓殍,甚至富貴到錦衣玉食的地步,自然不滿足於吃飽喝足,而開始有救助彆人,體現自己比彆人高人一等,有當救世主的需求,而我大明西征軍滿足的就是他們這一點需求,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國家是拯救善類,且看到自己的文明比彆的文明高級!這讓他們有著很大的滿足感!”

“可以說,帝國的擴張也是遵循了全民的心理需求,不然,一旦國朝現在停滯不前,失去進取心,富足了的民眾隻會跟著失去進取心,從而耽於享樂,常言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不能讓國朝士民過於安樂!”

朱由校因此笑說了起來,又道:“所以,我們朝廷得利用民眾這一心理,讓民眾更多的通過他們富餘的財產參與此次西征之事,內閣下個詔旨,著令禮部與各省設立慈善會,辦理慈善活動,動員民眾捐款捐物資助受難的漢化番人,加快推進漢化!這樣就可以把民間富餘的資金用於西征的花費,而不用動用過多的國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