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這是一場政治仗,不是經濟仗(1 / 2)

朱由校知道緬甸不好滅。

雖然緬甸的翡翠的確誘人。

但受限於氣候與地理的特殊情況,曆史上,中原王朝都很難吞並到這裡。

要知道,中原王朝直到大明現在,對西南的統治幾乎都還是羈縻統治為止,直到最近幾十年因為在楊應龍叛亂與奢安之亂,才開始有了在西南一帶大麵積改土歸流的情況出現的。

何況,環境與氣候更加特彆的緬甸。

所以,無論是征西、征印、征緬這三場同時在進行的大戰,朱由校最關注和最擔心的就是征緬。

征西有林丹汗率領的蒙古大軍在前麵拉仇恨。

所以,西邊的各民族對大明的到來並不反感。

甚至現在征西的後勤壓力也不大。

因為盧象升在得知林丹汗在招降許多西邊的勢力而如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壯大後,甚至已足以對征西大軍進行一場大規模反擊時,他就上疏建議皇帝準予他減緩了征西的步伐,而是改以軍事征戰為輔,屯田開墾為主的征西策略。

朱由校也同意了盧象升這一策略。

現在周遇吉和盧象升便在葉爾羌、吐魯番等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一帶,大規模屯田建設。

他們隻維持一直兩萬規模的機動兵團,以隨時準備策應各方反抗林丹汗的叛軍,進而坐收漁翁之利。

因新疆許多地方有不少綠洲,很適合開墾。

當盧象升將十萬大軍和收編的數萬吐魯番和葉爾羌殘餘青壯,直接變成屯田主力後,所產的糧食不但能囤糧養軍還能養民。

以致於現在征西的後勤壓力非常小。

而對於征印,因為印度的地理沒有緬甸那麼複雜,再加上莫臥兒帝國的政治體製事實上是各邦國組成一個聯邦國,組織度不高,另外,承擔主要作戰任務的是倭軍與朝鮮軍,所以,朱由校也不擔心征印的結果。

但對於征緬,朱由校還是擔心會無功而返,甚至真的變成像曆史上的清緬之戰一樣,除了耗費國力,毫無意義。

為此,朱由校也為征緬之事,連夜召集政事堂大臣和樞密院大臣的次數都很多。

“即便現在我們沒有得知木邦有沒有被圍的事,也得先從其他地方調更多的兵過去,滅緬並非易事,不能隻希望靠益國公一人就能徹底滅掉緬甸,得用舉國之力!再抽調川兵、浙兵、湖廣兵、貴州兵,組成一支兩三萬規模的征緬特遣軍,把楊展調回來任阿瓦總督,讓他率這支軍隊直接去阿瓦,支援益國公所率大軍!”

朱由校此時就在勤政殿對自己的政事堂大臣和樞密院大臣如此說道。

“要征調隻能征調像石砫土司這種熟番和當地漢人營兵,不然,就會釀成西南土司叛亂,他們肯定不願意被朝廷抽調走大量土兵,但是這些熟番和漢人營兵被抽走,又會造成西南地區忠於朝廷的兵力減少,如此的話,會使得一些有野心的西南土司而借機生事。”

朱燮元這時候說道。

“這樣的話,錢糧壓力也會更大,為供應現在征緬的部隊,朝廷已動用了價值上千萬元銀幣的錢糧,若再抽調一支大軍過去,還帶再花這麼多。”

畢自嚴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