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百姓之福利,是維持民族活力與穩定的基本,朝廷不給他們福利保障,他們一旦因天災或人禍破產,而陷入無法生存的地步,他們會成為不安定的因素,且無恒產者無恒心,朝廷不給天下漢人托底,天下漢人哪有足夠的精力用於自己理想價值的實現?”
“隻怕會一生隻為吃飯一事奔波,如此我民族之未來何存?與外夷又有何貴賤之分?”
盧象升這時候說了起來。
“可若天下外部之利取儘了呢,那時該怎麼辦?”
朱慈燦很敏銳地詰問道。
盧象升聽後沒有再說什麼。
而朱慈燦則嘴唇一抿,眸中顯現出得意之色。
這些日子,在政事堂,他也算是見識到了帝國中樞重臣們的厲害,也自問學到了不少。
他知道自己要想在治國理政上表現出讓這些輔臣敬佩自己的地步,進而支持自己將來為大明帝王的水平,還是有些難度。
尤其是自己皇兄的鐵杆支持者——首輔劉鴻訓。
所以,現在能問住這些輔臣,朱慈燦覺得自己就已經很不錯了。
“現在思慮這個還為時過早,現在唯一能未雨綢繆的事,就是讓更多的人有更多的精力去進行技術上的革新,這也是保障百姓基本福利之根源所在。”
溫體仁這時回了一句。
“但這個不能不重視,如果真的有一天對外所獲之利不夠,按照如今大明這個福利高軍費高的錢糧開支情況,財政必然崩塌!”
“如溫公所言,這事最終還是要靠技術革新,所以,應該給治學之士大夫以更大的優免,或者恢複以前的優免條例,以促使技術上有更好的發展。”
朱慈燦說道。
“治學之士大夫,還是以獎掖為妥,至於優免就不必了!”
“因為優免易生特權,易出現有士子隻為優免而濫竽充數者!”
“之前,士紳優免條例所導致的後果就是例證,大量本該納稅的田地以詭寄和飛灑等手段突然在朝廷戶部的冊子裡消失!”
劉鴻訓回道。
“可獎掖隻利於卓越之士子,而對於大多數士子而言,無異於鏡中花、水中月!”
“如今天下,有的士子已經遠不如工人農民富貴!”
“工人農民都住青瓦房,甚至個彆者,還開上了大同機械出品的汽車,孩子能上最好的幼兒園!”
“許多士子反而不如他們,翰林院一叫戴文的學士因為納妾後,就無多少節餘之財,如今還要編纂自己的著作,以致於隻能每頓喝粥!”
“另外,很多士子隻能住最差的酒店,甚至在城外結廬而居!”
朱慈燦說到這裡就道:“軍士、農夫、士子、工人,皆是大明百姓,緣何隻優待軍士和工匠乃至種地之農夫,而不惠於士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