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抄沒數億兩黃金回國(三合一)(2 / 2)

但我大明現在各大工廠瘋狂在向全球擴張,且隨著全球市場的擴大,而外番貴族們自己的工廠大量倒閉,新興工廠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也就很需要足夠多的工匠去從事相關有技術的工作,故以臣之見,當立即增建一些專門培養理論知識怎麼都學不好的人接受職業工作。”

堵胤錫這時候頗有遠見卓識地向朱由校陳詞道。

朱由校聽後很是讚同:“朝廷不能放棄每一個國人,要每一個國人都成為有用的人,而且技術精湛的工匠足夠多,將也是我大明中央朝廷可以持續製霸全球的基礎,你們內閣和學部到時候議一議,要如何大力開辦職業教育!”

“遵旨!”

“還有要建言的嗎?”

朱由校繼續問道。

“有!”

張同敞這時候起身回了一句,且道:“臣認為,當進一步改革貨幣製度,既然我大明已有這麼多黃金,完全具備發行紙鈔的條件,而可以改銀幣為紙鈔!”

朱由校即位後就讓翰林院和資政院這些社科機構研究過大明初期所發行寶鈔被棄置不用的原因,且還讓畢自嚴這些職業搞錢法的人仔細研究過紙鈔將來是不是必要重新問世。

到現在因為大明大宗交易越來越多,印刷術也提高了不少,另外金融理論知識也日新月異的在提升,也有越來越多的金融專才開始認識到紙鈔在於國於民方麵的好處。

所以,無論是民間還是朝堂,開始漸有呼籲把銀幣改成朝廷根據經濟情況發行紙鈔的聲音。

如今張同敞提出來這個也不算例外。

而且張同敞還說道:“除此之外,臣認為還當想辦法將發行的紙鈔定為全球貨幣,全球各藩國與中央朝廷、以及各藩國與各藩國之間的貿易,即國際貿易,當用大明中央朝廷發行的紙鈔進行交易,這樣中央朝廷可以通過對紙鈔的控製而控製全球經濟,進而控製全球藩國。”

“這是個好主意,以後石油無疑會成為最大宗的交易,在全球逐漸統一後,到時候自然是有必要將我大明的貨幣與全球石油交易掛鉤!”

朱由校點點頭,心道:“果然這些明朝的官員一旦掌握了足夠的後世一些經濟知識後,也是會玩各種經濟手段的,原本曆史上看上去沒多少智慧,或許真的囿於時代的理論科學發展水平沒有發展或者說是走歪了路,畢竟用經濟手段管理國家早在管仲時期就有了,隻是後麵卻把財政製度越玩越壞,以致於皇帝自己都深受其害,恩格爾係數持續走高,吃的雞蛋都漲價到二十兩。”

接下來,大明的中央官衙便按照朱由校和他的輔臣們所議定的那樣,開始花銷從歐洲得來的這大量財富。

大明與一些國家不同的是,因為從一開始的對外擴張就是以國家主導,而不是民間的社會力量即大商賈,以致於對外擴張得來的財富也主要是集中於國帑,而這些對外擴張得來的財富的分配權也被朝廷掌控在了手裡。

當然,大明也有段時間,從全球賺取的大量利潤主要流入民間,但因為是民間力量,而且主要是江浙沿海與閩粵沿海享受到了這全球利潤,所以使得從全球得來的財富之分配權掌控在這些地方勢力的手裡。

結果造成嚴重的南富北窮現象。

而現在,得益於朱由校利用自己的皇權,利用官營產業和蒸汽機帶來的工業化以及全球擴張,使得全球財富的分配權歸於朝廷之手。

所以,大明到現在也依舊是朝廷在經濟上有很大的控製力。

民間商賈,哪怕是皇族出身,富貴至極,也無法和朝廷對抗,更不能威脅皇權。

這裡麵的好處自然是避免因為貧富差距過大,在全球財富都集中到大明後。

當然這也得皇帝治國有道才行。

如果皇帝進行瘋狂的奢靡消費,且把得來的財富大肆封賞貴胄公卿,也依舊會造成貧富差距過大。

比如殖民時代初期崛起的西班牙日不落帝國就是因為其皇族貴胄在得到大量財富後迅速墮落,而沒有把財富用來發展國家科技,造富民眾,以致於後麵迅速衰落。

朱由校作為穿越者,對曆史上的西方那些大國為何崛起後又衰敗的故事了如指掌,自然也明白自己作為大明皇帝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畸形的經濟繁榮,即整個國家看似繁榮,卻隻是以貴族們的奢靡消費為主而造成的畸形繁榮,而不是國民尤其是生產者的日常工業品消費為主造成的商業繁榮。

所以,朱由校沒有到處撒錢賞給貴胄公卿,也沒有讓自己酒池肉林。

不過,朱由校也沒有把錢用來隻做金融,即借貸到民間,促進民間商人勢力崛起,進而使大明有更多的大商賈。

因為他知道曆史上崛起的荷蘭後來衰落就是因為過度沉迷於金融業,將從全球賺來的財富用來炒股,造就了金融業的繁榮,卻在科技上沒有較大的發展,以致於民間經濟雖繁榮,卻隻是金融刺激的虛假繁榮,而沒有迎來工業革命。

朱由校和他的輔臣們也就隻是把錢繼續花在能使民族利益最大化的科技研發與基礎建設上。

他寧肯把砸到修大型水電站和向高原地區修鐵路的大工程上麵,也沒有直接借貸給民間富商,而坐等民間富商把全球利潤賺來後分潤給他。

正因為此,大明的商人階層雖已經是一個很龐大的階層,但卻沒有特彆強大的巨頭商賈。

畢竟主要的財富沒有流向他們。

而科技和基建工程上卻是突飛猛進。

科技方麵,飛機、照相機、無線電機、電話機出現的時間比原曆史要短的多,而使得美洲還未被滅掉的諸番國以及已受大明分封的藩國們與大明本土的科技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還隻是科技研究成果方麵。

理論方麵的差距已經不是幾代人就能趕上的程度。

雖然同在一片地球上,但彼此之間大有相差一個維度的趨勢。

基建方麵,鐵路裡程和公路裡程每月都在大幅度的增加。

尤其是西南這些原來還是靠鳥道水道通行的地方,為修鐵路公路,增建的大橋數量比曆史上西南地區的石橋數量總和還要多幾倍。

而且好的是,這些花費都不是國內的人掏錢,也不用將江南這些富庶之地的財富多收一些用來資助這些在大明還屬蠻荒的地方改善交通條件。

因為這些花費皆來自全球掠奪所得。

所以,大明改善貧困地區的代價也不用犧牲富庶地區,因而避免江南許多百姓因為商稅過重而又複桑田為農田,打斷該地區工商業的發展,甚至使其返回到以前的農耕生產模式。

蘇州因此已徹底成為具備後世所謂的現代功能的大都市。

即擁有最密集的科技產業與最多的科技人才,而可以虹吸周圍乃至全球的資源和人才來這裡加工和深造,並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排頭兵。

當然也跟如今的蘇州沒再有兵燹之害有關。

曆史上,明中後期開始,蘇州就漸具有現代化城市功能,周圍南潯、朱家角這些市鎮的絲織品原料都要運到蘇州閶門一帶,賣給蘇州的商賈,在蘇州加工為成品後才能行銷全國乃至全世界。

因為當時的蘇州擁有全國最多的技術工人。

當然,後麵因為滿清入主中原而打斷了蘇州繼續蛻變的進程,而後麵則因為科技是西方領先,生產技術也是西方領先,所以更便於外貿以及外資辦廠的上海便後來居上,從一個小縣城變成製造業與金融業都很強,而輻射周邊數省之地的大都市。

曆史上,蘇州能漸具有現代化城市功能,而成為明清時期的技術產業中心,也跟這一時期的內需占主要需求有關。

這一時期,主要還是北方用兵的軍費需求以及京師的皇親貴胄以及官僚們的消費為主。

作為蘇杭大運河在江南中心地帶的蘇州也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湖州的絲,鬆江的棉,這些來自富庶地帶的各類原料都要在這裡集中,加工後運去京師,滿足達官貴人和軍隊的需求。

因而,蘇州也就因此雲集了大量的技術工人和手工業者。

而這一世的蘇州因為沒有經曆曆史上的那次亂世,再加上工業革命又肇始於大明,所以使得本就手工業發達而富有底蘊的蘇州繼續成為大明的科技和工業中心。

首先是這裡的技術工人最先成為大明第一批新型紡織業乃至後麵蒸汽機產業的工人。

再加上這裡人文薈萃,識字率高,富庶程度高,新式教育也在這裡得到迅速發展,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出來。

所以蘇州能成功蛻變成現代化的工商業大都市,就連上海如今也依舊隻是蘇州的輔助。

誰讓這一世科技的爆發點主要是在大明內部,且先在蘇州通過這裡最多最優秀的技術人才得以應用為產業,而漸次推廣到全國全世界呢?

而這一世的上海主要功能也隻是貿易而已。

製造業中心依舊是在蘇州。

當然,蘇州隻是輕工業製造中心。

因為蘇州這裡的技術工人從一開始就是從事紡織業的輕工業工人。

以致於朝廷官營產業也隻是把輕工業搬到這裡,沒辦法,這裡技術熟練的輕工業工人最多,不得不把輕工業產業放在這裡。

重工業重心則依舊是在京師。

這是一開始大明的工業發展就不是由民間資產階級主導發生,而是由大明朝廷用國家權力主導發生的結果。

當時若不是朱由校這個皇帝強行把京師一帶的數十萬流民編戶,培訓成為工人,且借機發展軍工產業,也沒誰願意以得罪江南士紳為代價,而來管這數十萬流民的死活,並把他們培養成為大明的第一批重工業的技術工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