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紛紛對李邦華的提議表示了讚同。
崇禎也是點了點頭,看向李邦華又問道:“接下來呢?”
“臣以為,今年年底前完成陝西衛所的整頓,之所以用一年的時間是為了摸索整頓的經驗和培養整頓的官員,
為後麵的整頓做準備,隻要經驗出來,後麵的就快了。
崇禎二年山西、山東和北直隸的部分地區,距離近,禁軍可隨時調動,
崇禎三年廣西、廣東、雲南、貴州四地,這四地衛所少一些;
崇禎四年河南、四川、湖廣、江西、北直隸部分地區,
崇禎五年南直隸,之所以放最後是因為屬於富庶之地,衛所多牽扯利益多,
放在最後就是給他們機會,即便他們有想法,周邊各省都搞定了,完全有能力應對,
規劃是這麼規劃,如果整頓過程中抵抗較少,也可以加速。”
崇禎暗自點頭,看向其他人,眾人也都齊齊回應,李邦華的建議很是合理。
“既然諸位都同意李愛卿的建議,而且李愛卿也有整頓二十一衛的經驗,
朕提議,由李邦華任整頓全國兵政的總負責人,如何?”
英國公臉色微變,但隨即恢複了正常,臉色平淡如老僧入定。
他的變化,一直留意著的崇禎自然是看在眼中,心中暗笑,原來也還有你擔心的事情。
但此刻場合,他也沒有多說。
“陛下,臣同意!”
孫承宗朝著崇禎行禮後,又道:“隻是李大人身兼兵部左侍郎、五城巡城司提督、大明軍紀監察部監察使,
兵部尚書空缺,他還要操持兵部的事情,現在又要擔任整頓兵部的總負責人,這精力……”
李邦華聽完也滿是糾結之色。
崇禎擺了擺手:“既然說到這裡,朕剛好有兩件人事的調整和諸位說說。”
“第一,兵部尚書一直在空缺,朕思來想去,想到一位合適人選,已經派人傳召了。”
“已有人選?”
李邦華驚喜道:“陛下說的是哪位?”
“侯徇!”
“侯徇?”
孫承宗輕呼了一聲,大感意外。
眾人也有些錯愕,兵部尚書尚書實在是過於重要,那是調兵程序中起點和重點,
皇帝想找個心腹,一直空缺,他們也能理解。
但侯徇是東林黨人,皇帝竟然會啟用?
但轉念一想就明白了,兵部固然能是調兵的發起者和執行者,但發起後,需要內閣和司禮監、皇帝同意,
然後皇帝下旨給禦馬監,禦馬監將兵符火牌給武軍都督府,兵部按需調撥兵器糧草等等。
但現在的問題是禦馬監掌印方正化,司禮監掌印是高時明,兩人都是皇帝的絕對心腹,繞開皇帝調兵通道已經被堵死了。
其次就是大明軍紀監察部會進入整頓後的各軍,有他們的監察,以及錦衣衛和東廠的監察,估計還沒調動就傳到皇帝龍案上了。
最後則是二十一位和騰驤四衛、勇士營,白杆兵和正在組建的天雄軍,這是絕對的底氣所在。
“諸位覺得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