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也願意削除削福王爵位,交出全部家財,自此居住北京城,還望陛下憐憫,賜給臣一座府邸和些許銀子,從此做個富家翁。”
福王也跪了下去,聲音不帶絲毫的色彩。
艸……
這回藩王們徹底的炸毛了。
大明開國至今分封藩王六十餘位,一些藩王因為兒子當上了皇帝或無子國除、犯罪國除等原因,傳承至今的還剩下有三十位藩王。
這些藩王中,論尊貴程度,福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萬曆皇帝最喜歡的兒子,還是當今皇帝的親叔叔。
論富有程度和底蘊,福王可能比不上太祖一脈傳承至今的藩王,但絕對能碾壓其他的藩王。
彆的不敢說,良田絕對是所有藩王中最多的,已知的都有四萬頃,就藩這些年通過其他手段弄到的呢?
如此尊榮、權勢、富有的藩王都主動示好,這就是將其他藩王都架在火上烤了,他們必須要做點什麼了。
“陛下,惠宗(建文帝)、成祖兩位皇帝削藩,是因為怕藩王造反,
但自成祖之後,藩王們沒有了兵權,連王府護衛都被調離,禁止藩王出府等等,
臣等已經沒有了造反的可能,陛下為何要苦苦相逼呢!”
“陛下,既然陛下說宗室的俸祿嚴重拖累了朝廷,臣想出個折中之法,自今日開始,朝廷不再給宗室俸祿,但保留爵位,陛下以為如何?”
崇禎冷笑,但沒有說話。
宗室俸祿製度雖然給朝廷帶了極大的負擔,但遠遠沒有達到拖垮大明的地步。
宗祿供養製度自太祖到現在,經曆了數次的改革。
弘治十四年,朝廷宣布本折各半,啥意思呢,就是郡王的祿米改成米鈔各半,郡王以下祿米五成鈔五成。
什麼叫鈔?就是大明寶鈔。
因為濫印,在弘治時已經差不多成為廢紙了,自此一次改革,宗室俸祿就少了一半。
第二次是嘉靖元年,朝廷將宗室祿米折銀發放,但遠低於當地米價,差不多是本地米價的六成左右。
第三次是嘉靖四十四年,再次大規模消減宗室祿米,在第一次改革的基礎上,再次三分本色,七分折鈔。
以郡王為例,改革前能領兩千石,一次改革後,隻能拿到一千石,三次後隻能拿到就是三百石。
三次改革下來後,郡王以下宗室削減了百分之八十五。
更狠的是第四次改革,萬曆十一年規定,宗室俸祿永為定製。
舉個例子,秦王一脈截止到萬曆十一年前有一千人,自此以後無論再增加多少,就按這一千人的俸祿發放,增加的部分不再發放。
這一年有河南、陝西、山西三個省份是定額,到天啟五年,才將所有省份都定了下來。
可即便如此,這架不住宗室人多呀,整個大明一朝郡王九百多位,即便到了現在還有兩百多位。
一位郡王按五個兒子算,那也是近五千鎮國將軍,一個鎮國將軍再生五個兒子,那就是兩萬五千奉國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