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又是一懵,這個結果與他們思考的有些相反。
打仗從來都是分而攻之,怎麼現在反過來迫使敵人集中呢?
“回答正確!”
孫承宗看著曹文詔,麵露讚許之色:“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這是建奴的一貫戰法,在薩爾滸之戰中展現的淋漓儘致。
但這一次不一樣,我們的實力更是不同往日,目的更是純粹,直接覆滅建奴,在這種情況之下,基本就是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了,
雙方大量兵力集中,否則等待建奴的隻有一點點的被蠶食掉,皇太極不蠢,就隻能集中兵力,可這正是我們想要的。”
“孫閣老,我還是有些疑惑!”
禁軍九衛的大興衛指揮使閔清麵帶疑惑之色:“建奴、蒙古都是騎兵居多,我們是步兵居多,兩軍對壘,我們明顯要吃虧了,這……”
“問的好,接下來對戰,本閣會讓你們知道為什麼!”
孫承宗神秘的一笑,並沒有立刻揭曉答案,繼而繼續看向沙盤:“若朝廷下發檄文,皇太極得知後,勢必讓朝鮮義州、平壤一帶兵力增援遼陽,
三四百裡路,騎兵兩天時間足以,遠遠超出我們行軍的速度。”
“袁閣老,我會將數十萬兵力布置在新民、沈陽為一線,以及沈陽、石城、遼陽、鞍山、海州等城池堡壘,
將數十萬兵力沿著遼河沿岸的十餘處渡口紮營,諸如興隆、小崗、道法、腰堡、官家、朱家房、西四等地。”
孫承宗一邊說著,一邊將一麵麵建奴、蒙古諸部的旗幟插在了一個個的渡口和遼河的淺灘處。
聽著孫承宗的描述和看著一麵麵的旗幟,眾人眼睛一亮。
“孫閣老,您防線布置的真不錯,遼河是東北最大的一條河流,平均寬度在一百到兩百米之間,水深在四到八米之間,中心處可能有二三十米深,
流經近三千裡路,根本就無法繞過去。
想要渡過除了幾個重要渡口外,撘浮橋都不現實,可謂是天然屏障了。”
出聲的是曹文詔,未進京之前就在遼東參軍,對遼河的情況可謂隨手拈來了。
“兩條防線以沈陽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小寫的七字型,加上左側的大興安嶺餘脈,剛好組成了一個門框,牢牢的將北討大軍攔在中間。”
“是呀,占據對方渡口,想要過河,隻能強攻了。”
“以孫閣老的布置,沿河布置,每一處相距不過三十裡地,以狼煙為號,騎兵支援速度極快,每攻擊一處,都相當於攻擊三處的敵人,壓力極大!”
“如此布放,既能減緩我們攻擊的鋒芒,還能消耗我們的實力、儲備!”
“即便失守,遼河之後還有渾河、太子河,兩河雖然不如遼河,但也是天然屏障,過了這三道河流,才正式攻打他們的城池。”
“久攻不下,必有失城,孫閣老的布防看似簡單,實則是返璞歸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