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在仲丁戰死以後,商朝前期的兄終弟及王位繼承製度遭破壞,導致曆經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九人皇的九世之亂延續近百年。
在陽甲(殷子和)在位時曾西征丹山戎,此時的商朝內亂不止,諸侯不朝。陽甲已無法控製局麵,內外交困,力不從心,因為心病導致在位7年(一說4年)後病死。
陽甲帝去世,他的弟弟盤庚繼位。
盤庚即位時,遷都至殷(今河-南-殷-都-區-小-屯-村),盤庚渡過黃河,在黃河以南的亳定都,又回到成湯的故居,因為自湯到盤庚,這已是第五次遷移了,一直沒有固定國都,殷朝的民眾一個個怨聲載道,不願再受遷移之苦。
盤庚見此情況,就告諭諸侯大臣說:“從前先王成湯和你們的祖輩們一起平定天下,他們傳下來的法度和準則應該遵循。如果我們舍棄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麼能成就德業呢?”
盤庚為了挽救政治危機,決定遷都於殷,這樣,最後才渡過黃河,南遷到亳,修繕了成湯的故宮,遵行成湯的政令。
此後百姓們漸漸安定,殷朝的國勢又一次興盛起來。因為盤庚遵循了成湯的德政,諸侯也紛紛前來朝見了。
同時,土方、鬼方、羌方等趁機發展實力,日益威脅著商朝的統治。
因為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在以後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
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遊常常鬨水災。
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同時在統治者之間,對王位的爭奪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說應當父死子繼,有的人說應當兄終弟及。
叔侄之間、兄弟之間為爭奪王位,常常展開你死我活的鬥爭。
他們為私利把國家搞得混亂不堪。就不得考慮遷都的問題。
自盤庚遷都殷後,商族才定居下來不再遷徙。從此,政局穩定,諸侯來朝,商朝遂強盛起來。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位人皇,人皇王位傳到盤庚手裡。
盤庚是個能乾的君主。為擺脫困境,避免自然災害,他決定從奄(今山-東-曲-阜)遷都到殷(今安-陽-小-屯-村)。
因為到殷去有三條好處:
第一,殷地的土地比較肥沃,自然環境和眼下的都城"奄"比起來,無論是建設都城還是發展農業生產,都會比眼下的情況要好。
第二,遷都以後,一切都得從頭做起,王室、貴族將會受到抑製,這樣階級矛盾就可以得到緩和。
第三,遷都可以避開那些叛亂勢力的攻擊,都城比較安全,外部的乾擾少了,統治就可以穩定很多。
盤庚遷殷幾乎遭到舉國上下的反對,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鬨得很厲害。
盤庚麵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樹起“天命”和“先王”兩麵大旗,宣稱為人民打算來爭取民心。
在當時,“天命”和“先王”無疑是有威力的,因此盤庚得以遷殷。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於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通過遷都,鎮壓了異己,商王權威上升了。
同時用強硬的態度,警告奴隸主貴族不要搗亂,否則必遭嚴懲。就這樣,局麵才安定下來。
另一邊,避開了水患和宗室內部鬥爭的混亂局麵,穩定了商朝中央的統治,為以後的商朝中興奠定了基礎。
使得殷商這個奴隸製國家擺脫了困難的處境,並且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生產力、生產技術、製作工藝都有了相當成就。
唯一可惜的是給商朝帶來中興的的明君人皇盤庚,在死後由他弟弟小辛(殷子頌)即位,小辛(殷子頌)成為人皇以後放棄了盤庚的治國之策,商朝國運又一次衰落,同時相傳小辛(殷子頌)在位21年。
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冬去春來,年複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為紀萬年功績,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華-夏傳承幾千年的春節由此而來。
後世評價:盤庚逢商亂,古我先後,罔不惟民之承保,涉河南,治亳,行湯之政,然後百姓由寧,殷道複興,諸侯來朝,華-夏中興,後盤庚死,其弟辛立,殷複衰,百姓思盤庚”。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