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虞夏商周(上古五朝錄) 第079章 憤六世餘烈(下)(2 / 2)

大明仙賦 一道啟玄 6180 字 2個月前

李信步伐堅定,一步步走向楚國最後一位守將,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所有人的心弦上,沉重而有力。

“今日開始,世上再無楚國!!”李信的聲音冰冷而決絕,如同宣判命運的法官。他的目光中沒有絲毫的憐憫,隻有對勝利的渴望和對敵人的蔑視。

然而,麵對這樣的威壓,楚國守將卻未露絲毫懼色,他揚天大笑,那笑聲中既有對命運的無奈,也有對信念的堅持。

“項燕將軍說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大楚未亡!!”守將的聲音雖已沙啞,卻蘊含著不可動搖的力量。他拚儘最後的力氣,將這句話吼向了天際,仿佛要讓全天下的人都聽到這份不屈與堅持。

這一刻,時間仿佛凝固,戰場上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隻留下這震撼人心的誓言在回蕩。

隨即,橫劍架在脖子上,用力一抹,鮮血噴湧而出,至此,士卒上前,欲割去眾人的人頭,頓時被李信阻止,說道:“如此英雄,留於全屍,驗明正身,於國公處置。”

不久夏禾的戰報飛抵鹹陽,看完戰報的嬴政當即召來了李斯,王綰,馮去疾等重臣,楚國江山,已然都歸屬於秦國,一統大業,已然翹首在望。

現在趙、燕、魏、楚四國已經被滅,就剩下齊、衛、韓、朝(zhao)鮮國,夏禾讓嬴政暫時停兵,自己在一次前往齊國。

齊國偏安而亡不戰而降,閻樂一聲令下,讓齊軍在四野紛紛大喊:“秦軍不殺齊人,隻拿流亡世族,舉發者可任意離去!”

泱泱大齊國,就這般毫無抵抗之心,不管是在曆史還是現在,就這般不戰而降了!

齊王建懷中抱著王印和玉下匣,整個齊國君臣隊列中。

隻有後勝顯現出一絲極大的喜意,因為他會是北海侯,於現在齊相並無甚區彆。

夏禾的大隊馬車出現在臨淄城樓下,齊國,眾人自是知曉,麵前這個人,便是所謂的齊國‘胡依銘’!

這一年,比曆史上足足提前了快十三年!!

齊國不戰而降的戰報已然傳回了鹹陽,接著其他國也投降了,就剩下唯一一個在張良的抗拒之下死不投降的韓。

贏政四年後在一次禦駕親征,號角響徹雲霄,贏政率領的鐵騎如玄色洪流,誓要吞噬掉最後一個阻礙統一的障礙~韓地。這場被後世銘記為“屠~韓之戰”的戰役,自號角吹響的那一刻起,便籠罩在一片緊張而壓抑的氛圍之中。

戰鼓擂動,震耳欲聾,每一聲都像是直接敲擊在人心上,激起層層戰意與不安。

秦軍以雷霆萬鈞之勢推進,所過之處,塵土飛揚,戰旗獵獵作響,如同死神的鐮刀,無情地收割著生命的脆弱。

韓~~國(不是棒~子~國,他們不配)的防線在秦軍的猛攻下搖搖欲墜,最終,在一個月的激烈交鋒後,那座曾經堅不可摧的城池轟然倒塌,標誌著八百年贏氏一族,終於跨越了無數烽煙,將華夏大地緊緊攬入懷中。

然而,勝利的喜悅尚未傳遍每一個角落,王城內已是另一番景象。

大軍雖未及凱旋,但王殿之上,緊張與期待交織成一張無形的網,籠罩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李斯,這位智謀超群的丞相,連續三日未眠,與太史令、宗廟令並肩作戰,在太廟內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兩大慶典~新潮開辟與天子即位的雙重盛事。

他們深知,這不僅是慶祝勝利的儀式,更是秦國曆史翻開新篇章的莊嚴宣告。

王殿之內,燭火通明,映照著群臣肅穆的麵容。隨著宦官尖銳的嗓音響起:“群臣覲見~!”

眾臣紛紛跪拜,三呼“大秦萬年”,響徹大殿,震得梁柱似乎都為之顫抖。

這不僅僅是對國家的頌揚,更是每個人心中對即將到來的變革的無限憧憬與敬畏。

李斯站在群臣之首,目光如炬,心中盤算著每一個細節,力求將這場慶典打造得儘善儘美,讓大秦的輝煌永遠鐫刻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隨即,李斯將新朝開過大典的禮儀之事彙報了進程。

在秦國那廣袤無垠的疆域上,天際線似乎都被雄渾的山川與浩瀚的沙漠勾勒得異常遼闊,其壯麗景象,即便是夏商周的輝煌也難以望其項背,唯有那傳說中迷霧籠罩、曆史塵埃深埋的虞朝,其鼎盛時期的疆域版圖,方能與之相提並論,引人遐想無限。

大殿之內,燭火搖曳,光影交錯間,氣氛凝重而充滿期待。

李斯,這位秦國的智囊,身著華服,麵容堅毅,他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時空的壁壘,直視未來的輝煌。他的話語,字字鏗鏘,如同戰鼓擂動,激蕩著大殿內每一個人的心弦。

李斯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他緩緩起身,稽首行禮,每一個動作都透露著不容置疑的忠誠與決心,說道:“大王,吾泱泱華~夏,曆經千年風雨,今朝終得一統,此乃天命所歸,亦是我輩之幸。然,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絕不可停滯不前,更不可重蹈覆轍,再走那夏商周三朝諸侯紛爭、割據一方的老路!”

嬴政,這位千古一帝,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他靜靜聆聽著李斯的每一句話,臉上漸漸浮現出讚許之色。

大殿內,群臣屏息,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錯過這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刻。

“創新,非但為強國之策,更是立國之本!”李斯的聲音愈發激昂,他的話語如同鋒利的劍刃,劃破空氣,直擊人心:“吾等當以法家為基,兼收並蓄百家之長,改革製度,興修水利,開疆拓土,讓秦國的旗幟飄揚於四海之內,讓華~夏之名響徹寰宇!”

隨著李斯的慷慨陳詞,大殿內的氣氛達到了頂點,仿佛連空氣都在顫抖。

嬴政猛然站起,玄~龍~袍隨風鼓蕩,他的聲音如同雷鳴般響起:“好!李斯之言,正合朕意!自今日起,秦國當以創新為魂,銳意進取,開創萬世不拔之基業!”

此言一出,群臣沸騰,紛紛跪拜高呼:“大王萬年!大秦萬年!”整個大殿被一片激昂的聲浪所淹沒,預示著秦國即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時代。

嬴政接著說道:“未來已定,天下一統,華~夏已告之新!然則,寡人和爾等,到底欲將何等一個天下,交付於華夏後人!!!”

“臣等,必不負大秦!”

李斯上前一步,說道:“大王,開國大朝,禮儀雖重,臣有大策而成,新朝可行。”

嬴政一聽,頓時麵露喜色,道:“廷尉說來。”

嬴政細細一琢磨後說道:“好,李斯廷尉比寡人想的周全!一月後,大朝決斷,大朝所決,一則封賞功臣,二則宣示天下圖治。”

“臣等領命!”

下朝以後,嬴政回到後宮,見到了趙姬,說道:“母後,天下統一了!母後思念太傅了?”

趙姬臉色一怔,麵如紅霞,唯留趙高侍奉左右。

趙高雖是內官,隱形權力極大,夏禾和嬴政,一個是秦王,一個是權傾天下的貴胄,所以,趙高在他們二人麵前是很沒有存在感的,但是,趙高卻在任何一個天下人麵前,那都是權勢熏天之人。

曆史上,李斯的書法,那是冠絕天下的,號稱書法鼻祖,又身為廷尉,更是精通秦國法律。

在李斯和嬴政的背後,趙高其實是時時都在默默發育的起小心思,可見趙高此人之利害。

——未完待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