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虞夏商周(上古五朝錄) 第092章 漢匈之戰,張騫出使(1 / 2)

大明仙賦 一道啟玄 4053 字 2個月前

——書接上回——

在元光四年的朝堂之上,氣氛緊繃如弦,一場權力的暗流湧動,悄然改變著大漢的天際線。

劉徹心中卻藏著深不可測的計謀。他輕啟朱唇,宣布起用其舅舅田蚡為丞相,同時任命大司農韓安國為禦史大夫,這一決策如同巨石投入靜謐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漣漪。

田蚡,自踏上這權力的巔峰,便仿佛脫韁野馬,肆意馳騁於朝堂之上,其言行舉止無不透露出一種近乎狂妄的專橫。他的每一次決策,都仿佛是在挑戰著皇權的邊界,“權移主上”的謠言不脛而走,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劉徹看在眼裡,心中卻暗自冷笑,他深知,是時候給這位囂張的舅舅一個深刻的教訓了。

於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風暴悄然醞釀。

灌夫,一個性情剛烈、不畏強權的武將,在一次宴會上,因不滿田蚡的傲慢無禮,借酒壯膽,公然罵座,言辭之激烈,震驚四座。

這一幕,正中了劉徹的下懷。他以此為契機,迅速而果斷地展開了行動,不僅處死了因牽連而落馬的竇嬰,更是在不久後,借由種種罪名,讓田蚡也步入了同樣的命運,結束了這位權臣的囂張歲月。

隨著田蚡的隕落,朝堂之上仿佛經曆了一場洗禮,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新生的氣息。

劉徹趁機大刀闊斧地改革,他不再局限於功臣外戚的圈子,而是將目光投向了那些出身微賤,卻才華橫溢的士人。

主父偃、公孫弘、張湯等人,一個個名字如同星辰般璀璨升起,他們憑借著過人的智慧與才乾,在劉徹的麾下大放異彩。

特彆是公孫弘,這位從布衣到丞相的傳奇人物,不僅被劉徹拜為丞相,更史無前例地被封為平津侯,打破了長久以來“非列侯不得為丞相”的慣例。

這一舉措,不僅是對公孫弘個人能力的極高認可,更是劉徹決心打破舊有製度束縛,推行新政的強烈信號。

與此同時,推恩令的頒布,陽謀巧妙地將諸侯王的權力分散,削弱了他們的實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這一係列的舉措,讓大漢帝國在劉徹的治理下,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也為後世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麵,劉徹寵幸姐姐平陽公主家的歌女衛子夫,而陳皇後則嫉妒衛子夫,屢次加以迫害,劉徹以巫蠱為由廢黜陳皇後,遷其於長門宮。

兩年後,年近三十的劉徹終於得到了第一個兒子劉據,遂於同年立劉據之母衛子夫為皇後同時起用衛子夫之弟衛青、外甥霍去病來開疆拓土,新設大司馬之職來安置這些軍功外戚。

衛青等深知劉徹對竇嬰、田蚡以外戚身份操控朝政、招攬賓客之事恨之入骨,因此行事低調,以“和柔”取悅劉徹,避免觸犯劉徹的皇權。

經過漢初幾代統治者的休養生息政策,漢朝的國力在劉徹即位後已相當厚實。而劉徹自即位以來,就一改漢初的戰略防禦政策,積極進取,征伐四方,力圖實現“王者無外”的“大一統”的局麵。

劉徹最重要的戰略目標是“滅胡”,即消除匈奴對漢朝的威脅。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在建元年間派張騫出使西域,試圖與遷徙到西域的匈奴世仇大月氏結成軍事同盟。

漢武帝劉徹,龍袍加身,目光如炬,向眾臣宣告了那震撼天地的決策~聯合遙遠的大月氏,共謀對匈奴的致命一擊。

張騫,這位年輕的郎官,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應募成為這曆史性使命的使者,肩上承載的是國家的希望與未來的命運。

從繁華的長安城出發,張騫率隊踏上了未知的征途,馬蹄聲聲,塵土飛揚,每一聲都敲打著心頭的壯誌與不安。

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輕易放行,他們穿越茫茫草原,不期而遇的匈奴鐵騎如同烏雲壓頂,瞬間將隊伍包圍。

刀光劍影中,張騫被捕,成為了匈奴的階下囚,這一困,便是十年寒暑。

這十年間,張騫經曆了從希望到絕望,再從絕望中尋覓希望的輪回。他目睹了匈奴的強悍與殘暴,也見證了草原上的風霜雨雪,無數次在夜深人靜時,仰望星空,心中那份對故土的思念與對使命的執著交織成無儘的思緒。

終於,一個夜晚,張騫憑借著過人的智慧與堅韌不拔的意誌,趁著匈奴看守的鬆懈,悄然逃脫,重獲自由。

逃脫後的張騫,如同掙脫束縛的雄鷹,毅然決然地繼續西行。

張騫穿越了大宛的繁華,領略了康居的異域風情,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了大月氏的領土。

在那裡,張騫不僅傳遞了漢朝的友好與聯盟之意,更親眼見證了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這些寶貴的經曆,如同璀璨的星辰,點亮了他心中的地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