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文化差異的關係,在一部分西方影評人眼裡,華夏電影都是不太受待見的。
特彆是那些擰巴的文藝電影。
譬如,王帥曾經在戛納上獲過提名獎的電影《十七歲的禮物》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在華夏文藝圈裡被奉為經典,很多導演看完以後都交口稱讚,覺得裡麵的時代背景很厚重,讓人忍不住就潸然淚下。
但是,國外的口碑卻很平平,甚至很多影評人在爛番茄上給這部電影打了1星的爛成績。
他們無法理解角色的思想和行為,更無法理解那些導演希望從角色和故事裡要展現或表達什麼東西,甚至劇情的那一部分催淚點,他們反複看了幾遍,依舊看不明白。
他們隻覺得演員很鬨騰,突然生氣,突然哭,然後又突然和好……
鬨騰鬨騰著,這電影就莫名其妙結束了。
他們看得莫名其妙。
那是一種文化割裂感。
《十七歲的禮物》獲得了戛納提名卻沒有獲獎,最終敗給了一部名叫《戈爾維婭》的反戰片。
大環境的原因,畢竟03年那會,老美某個高級領導在眾目睽睽下拿著一袋洗衣粉,帶著一批嚼口香糖的士兵衝進了一個國家找違禁品,士兵們找了四十多天以後,終於找到了很多瓶能放廢棄口香糖的易拉罐,興高采烈地宣布“特彆任務”結束。
很多電影人當時敢怒不敢言,在事情過去半年後,終於用電影的形式來批判著這一場“洗衣粉特彆行動”。
戛納電影人們對著《戈爾維婭》一通狂吹,覺得這是一種精神,而《十七歲的禮物》這部電影差太遠了。
格萊茵作為《熒幕》的影評記者,被公司分配到了《礦底》的放映廳裡。
小姑娘昨天在聽條消息以後,她覺得很委屈,她去過前幾年的戛納,正好看了那部《十七歲禮物》,把她看得雲裡霧裡。
有一說一!
她實在是難以忍受那些亂七八糟的華夏文藝電影了。
她向公司申請來柏林是衝著德國導演羅勒的電影《粒子科技》來的。
再不濟也希望能去12號放映廳,能去看一看法國浪漫電影《盜》也行吧?
結果!
前幾天被分配到了《戰國》!
傻乎乎地看完電影以後暈乎乎地出來,覺得自己看了一坨包裝異常華麗的狗屎。
更無語的是,公司領導要求你得想辦法去吹這坨屎,再不濟也不能在展映期間罵這部電影,得壓著稿子,等電影放映完以後再罵。
FUCK!
大概,那個華夏導演又給公司塞錢了。
其實,這種情況很正常,大家跑來柏林除了拿獎以外,都是想方設法各種賣片,很多媒體自然都要提前打點好,至少不能在賣片的關鍵噴你電影吧,而且周藝林在柏林還有特彆邀請嘉賓的身份,多多少少柏林的麵子是要給的。
這種感覺讓她覺得非常難受,有一種被資本主義給壓迫的感覺,這種感覺還沒消退下去呢,在今天公司又分配她到《礦底》這部電影了。
好吧!
又是同一家公司出品的電影,小姑娘瞬間覺得自己生無可戀了。
來到6號放映廳門口的時候,格萊茵覺得拿著話筒,有氣無力,仿佛背著一百斤的擔子一樣。
這種狀態持續到她看到門口的那隻“迎賓熊”。
迎賓的那隻熊真的好可愛!
傻愣愣地站在那裡舉著牌子,用一種茫然的眼神眼巴巴地看著所有人,配上那一張戴著熊耳朵的真誠帥臉,可愛得讓人很想就上去摸一把!
當準備走進放映廳的時候,格萊茵才知道那隻“迎賓熊”竟然是電影的導演。
好吧!
今天你電影拍得再差,看在合影的份上,我輕點罵你。
格萊茵可愛地咬了咬筆,默默地做出了這個決定,然後走進放映廳。
走進放映廳瞬間……
她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