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殘害忠良(1 / 2)

此刻的劉大人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自己過去給皇上出的那些計謀雖看似精妙,實則大多是些損人利己的歪門邪道,此次麵對如此重大之事,更是不敢掉以輕心。猶豫再三之後,他還是硬著頭皮站了出來,躬身行禮後說道:“啟稟皇上,依微臣之見,那萬斂行手中不過區區兩三萬人馬,實在不足為懼。即便他能掀起些許風浪,說到底也仍是陛下您的臣子罷了。而且據微臣觀察,這萬斂行不過是個外強中乾之輩,空有其表而已,隻要我們用心,遲早能找到他的軟肋對付他,當前最為緊要之事,應當舉全國之兵力守住群羊郡,就像萬斂行那樣,設法將已經失去的城池奪回來。”

劉大人話音剛落,與他同屬一派的大臣們紛紛附和起來,齊聲高呼道:“攻打南部煙國,奪回群羊郡!”

一時間,朝堂之上是呼聲一片。皇上微微點頭,似乎對劉大人所言頗為滿意,隨後他又將目光轉向了另一側一直沉默不語的李大人,和聲問道:“李大人,對於此事,不知你可有何高見呀?”

原本已經沉默不語、不想再發表意見的李大人,在被點名之後,隻好站了出來,耿直的人向來不善言辭,更彆提那些阿諛奉承的花言巧語了,他鄭重其事的開口道:“皇上,以微臣愚見,攘外必先安內,臣以為,皇上應該即可派兵前往奉營,奪回萬斂行手中的兵權,罷免其官職,甚至可以考慮將他徹底監禁起來,以防日後再生禍端。若能將此人誅殺,便可永絕後患。”

就在此時,一直心懷叵測、善於搬弄是非的劉大人,終於逮住了與李大人針鋒相對的機會。他皮笑肉不笑地陰陽怪氣說道:“喲嗬,李大人呐,過去您對那萬斂行可是百般維護呢!怎麼今兒個突然就轉了性子,不再和萬斂行沆瀣一氣啦?”

麵對劉大人的冷嘲熱諷,李大人麵色一正,義正辭嚴地回應道:“劉大人莫要血口噴人!老夫從未與任何人結黨營私。我隻是就事論事而已,該說什麼便說什麼,絕不會偏袒任何一方!”

然而,劉大人顯然並不打算輕易放過李大人,繼續咄咄逼人地質問道:“李大人,您以往可沒少替那萬斂行說話。每當皇上想要懲治萬斂行時,您總是跳出來橫加阻攔。要說這萬斂行能夠發展壯大到今日這般光景,李大人您可謂是‘居功至偉’啊!”

麵對嘲諷,李大人卻麵色如常,鎮定自若地說道:“想當初,我替萬斂行說話,那是因為萬斂行沒有造反的企圖和意象,而如今情況變了,我不再為他辯解半句,因為他已經公然造反!如果再不舉兵奪回兵權,那事態的發展將很難控製。”

聞聽此言,劉大人冷笑一聲,毫不留情地反駁道:“依我之見,李大人您恐怕與那萬斂行本就是一丘之貉吧?你助他日複一日的壯大,等他足夠威脅到皇上的時候,你怕禍及於你,於是你話鋒一轉,匆忙改變立場,妄圖借此將自己與萬斂行撇得乾乾淨淨。”

李大人聞言大怒,大聲嗬斥道:“休要在此信口雌黃、含血噴人!若我當真與萬斂行為伍,又怎會向聖上建言獻策,提議出兵奪回兵權,並奏請削去他的官職,甚至欲取其性命呢?”

那劉大人就是個心術不正、陰險狡詐之人,最擅長的就是坑害忠良、挑撥離間、抹黑大臣,栽贓陷害好人,手段極其卑劣。瞧!他嘴角一歪歪,那副醜惡嘴臉便展露無遺,緊接著他又開始故技重施,開口說道:“哼,依本官所見,這所有事情背後的始作俑者就是你李大人!你與那遠在邊關的萬斂行一個在內廷朝堂,一個在外邊疆,分明就是裡應外合,妄圖蒙蔽聖上!”

李大人氣惱不已,隻能義正言辭地與他駁斥:“簡直是一派胡言,你們這些奸佞的小人,最擅顛倒黑白之事!若是不是你們這些小人整日給皇上出一些餿主意,皇上怎麼會對萬斂行產生疑心?疑心生暗鬼不知道嗎?皇上如此信任你們,你們卻不出良策,讓皇上會削減奉營的兵力罷了沙廣寒的官職,甚至還派了一個什麼鄒三多前去接替其位。那個鄒三多賊眉鼠眼的一看就是個貪生怕死之徒,他能勝任都尉一職嗎?”

李大人用手指了指那些奸佞的大臣,咬牙切齒地繼續說道:“沒有你們這些小人接二連三地使出陰險毒計,能把久經沙場的沙廣寒逼道走投無路逃亡於山野嗎?能讓原本沒什麼野心的萬斂行走上造反之路嗎?這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萬斂行這樣的人物!他萬斂行一旦真正下定決心謀反,恐怕就再難有回頭之日了!”

李大人字字珠璣、句句箴言,每一句話都說得很有道理,這讓奸詐狡猾的劉大人聽了以後,心生忌憚。如果皇上真的聽信了李大人所言,怕是要治自己和一眾黨羽的罪,想到此處,劉大人眼珠子一轉,又動起了歪腦筋。隻見他突然提高嗓音說道:“李大人啊李大人,你竟然長萬斂行誌氣,滅皇上的威嚴,有我們大殿之上的九五至尊在,還怕收拾不了他萬斂行嗎,萬斂行就是個螻蟻,收拾他是遲早的事情。”

緊接著,劉大人側過身去,滿臉諂媚地對著皇上進言道:“啟稟皇上,依微臣之見,這李大人怕是腦子不清醒了,竟然敢這般大放厥詞。依臣愚見,不如就讓他辭官歸鄉,回家老老實實種地去吧,以免再在此胡言亂語,擾亂朝綱!”

說完這番話,劉大人還不忘偷看一眼李大人,那一眼是極其的陰險,似乎是下定決心將李大人置於死地。

禮部侍郎李大人知道這個劉大人要將他置之死地,但是身為大閬國的肱骨之臣,他寧可犧牲自己也要進獻良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