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給理學家們畫大餅!(2 / 2)

“很不錯!”

趙桓讚許道:“官話是第一要務,熟悉了大宋的官話,一切的公文來往就更順利,這也是慢慢同化大理的根本,好好做。”

李鬱說道:“臣,定不負官家厚望。”

趙桓點了點頭,擺手示意李鬱坐下,又道:“誰是陳淵?”

陳淵起身道:“臣是!”

陳淵是大族出身,和李綱的關係極好。在李綱擔任宰相後,進入了禮部任職,擔任禮部員外郎,是清貴官員。

這樣的身份留在東京城,日子輕鬆自在,完全不需要風餐露宿,也不用吃苦。

楊時來大理,陳淵作為弟子,也跟著來了。

除此外,陳淵也是楊時的女婿。

這一趟來大理,不是享受的,是來吃苦的,有無數的事情要安排。偏偏很多的人一聽來大理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聞之色變,全都不願意來。

恰是如此,楊時第一批動員的人,就是自己的親人,有兩個女婿和一個兒子楊造跟著來了。

其他的兒子和女婿沒來。

對於沒來的人,楊時沒有勉強,卻也覺得這些人眼皮子太淺了。

大理是有諸多的難事,可是在困頓中開拓進取,把大理治好,這就是實打實的功勞。

趙桓笑道:“陳淵,你負責的是什麼?”

陳淵回答道:“回稟官家,臣擔任主簿,對外負責和商人的接洽。老師常說,農耕是國朝的根本,無農不穩。可是要讓地方繁華,卻要商人雲集,無商不富。故而,臣負責接洽商人,招攬更多的商人來大理經商。”

趙桓眼前一亮,這都推動到招商引資了嗎?

不愧是楊時。

薑還是老的辣。

換做其他人來大理,絕對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有楊時坐鎮,才有未來。

趙桓讚許道:“你說得對,商人是地方發展的關鍵。當大理繁華起來,自然有無數的人要雲集在周邊,要從山中出來,對朝廷自然就更加的信服。這是很好的安排,要全力去做。”

陳淵說道:“臣一定不辜負官家的厚望,會做好事情。”

趙桓擺手讓陳淵坐下,又繼續道:“誰是張九成?”

“臣是!”

張九成也站了出來。

他已經年近四十,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張九成在曆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大儒,曾擔任宗正少卿、權尚書禮部侍郎、刑部侍郎,因為反對求和,忤逆了秦檜,被貶出朝廷。

等到秦檜死後,張九成才又被提拔。可惜幾年後,就病逝了。

張九成在做官的名聲,遠遠低於他治學的名聲。

張九成的理學思想,也延續了心學的路子,以心學為核心,把心性與事功相結合。

這一思想,對南宋浙學影響尤其大。

張九成提出“道即日用”,以及道器不離,更是在永嘉學派的形成上,達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這些方麵,都源自於楊時的教導。

胡安國提及的經世致用,以及現在的道即日用,道器不離,這些人的思想影響非常大。

趙桓看著張九成,眼中也露出了濃濃的讚許。

這些都是人才啊。

趙桓微微一笑,問道:“你在大理,又負責什麼事情呢?”

張九成回答道:“回稟官家,臣在大理負責農耕事情,主要是勸課農

桑,教導百姓耕種。”

趙桓點頭道:“無農不穩,無商不富。你負責農耕事宜,這是極好的。”

從這一方麵看,楊時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

有人忙農事,有人忙商事,有人主持事務,楊時則是負責大方向的引導,使得大理的施政更舒暢。

最重要的一點,這些理學家在地方上施政,把自己的理念和實際操作結合在一起,就能實踐出真知。

實踐了,對他們的學識提升極大。

趙桓又一一詢問了其他的人,凡是楊時帶來的弟子,都一個不少的詢問了,挨個的了解情況,挨個的鼓勵。

整個過程,趙桓沒有半點不耐煩,耐心細致的了解情況。

趙桓全部了解完,正色道:“你們所有人跟著楊公來大理做事情,沒有辜負你們的一身所學,更無愧於你們二程門人的身份。”

“朕,也佩服你們。”

“更是由衷的,希望你們在大理這一畝三分地,能夠闖蕩出一番事業來。”

“朕在東京城,也期待你們的好消息。”

一眾人更是心中激動。

皇帝首肯認可,這就是對他們最大的褒獎和鼓勵了。

這時代講究的天地君親師,皇帝是所有人效忠的對象,能得到皇帝的肯定,親自和皇帝說了一番話,擱在自家的宗族,少說也是單開一頁族譜的存在了。

趙桓一番勉勵的話後,再度看向了楊時,正色道:“楊公,大理劃入了大宋。對行政區域的劃分,你是怎麼考慮的?”

楊時說道:“官家,大理國是昔日的國名,臣想的是沿用大理作為一個路的名稱。”

“不用大理。”

趙桓搖了搖頭,開口道:“大理可以設立一個州,其他也全部化為州。至於整體的名字,更名為雲南路。彩雲之南,便是這裡。”

楊時沒有去糾結皇帝為什麼設定雲南,直接道:“臣謹遵官家安排。”

趙桓目光掃過陳淵、李鬱、張九成和胡安國等人,沉聲道:“雲南路各州要儘快劃定,再把各州的知州安排下去。”

“你門下這麼多的弟子,這些人該派到地方上擔任知州的,就儘管安排下去。”

“舉賢不避親,不要有任何顧忌。”

“是人才,就大膽的用。”

趙桓眼神明亮,開口道:“等他們在雲南路這裡做出了政績,朕就可以抽調他們回朝委以重任,去更重要的地方擔任要職。”

此話一出,眾人全都激動起來。

外放就是知州。

這樣的待遇,那是相當好了,實際上楊時一直沒有這樣安排,因為很容易遭到詬病,說他以權謀私,隻安排自己的人。

實際上,趙桓壓根兒不介意這些。

朝廷要治理雲南路,沒有人願意來,現在要上正軌了,就想來摘桃子,那肯定不行。

要安排的,必定是第一批來的人。

楊時此刻也有了主心骨,正色道:“請官家放心,臣會全力以赴。”

趙桓點了點頭,又看著張九成等人,繼續道:“目前二程門人,也就楊公一人拜相。可是,他已經老了,你們這一脈需要有扛旗的人。”

“朕希望你們都能全力以赴,各自做出一番政績,未來也能有進入政事堂拜相的人。”

“一代更比一代弱,那是廢物。”

“朕希望,你們一代更強,將來如果能出一個首輔,那就更好不過了。”

趙桓笑問道:“可有這樣的信心?”

原本張九成、李鬱、陳淵等人,就已經被皇帝畫大餅引得熱血沸騰。如今趙桓給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做出成績,未來能拜相當首輔,那更是讓人亢奮了起來。

一個個,恨不得為趙桓效死力。

一個個的腦中隻有一個念想。

君以國士待我,我當以國士報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