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類似的事情,王振曾經和宋缺探討過,當時引發王振疑問的,是原本心境並無破綻的石之軒,在武功全失之後性格大變。
王振對此深感不解,既然心境上沒有破綻,那當時的石之軒,便應該是最能代表石之軒本人意誌的狀態才對。
並不像是鳩摩智,是因為處於半走火入魔的狀態,有武功時靈智被掩蓋,為什麼石之軒也會在失去武功之後,性情大變呢?
針對此事,王振當時還將宋缺多留了幾天,與他探討心境方麵的事情。
宋缺已經結成天刀元神,元神如刀,雖然比不上
梵天元神,但是也比普通元神多了一重刀道霸氣、而且更加堅定,配合他的天刀九式確是相得益彰。
與宋缺一番交流,王振對心境有了新的理解…“心境無對錯,人心分善惡”!
若是心境也有對錯之分,那些魔崽子和偽君子,早就都走火入魔了。
心境無所謂對錯,硬要說對錯的話,隻有堅持自我才是對,與自己的心境拂逆則是錯,所以才會有這些多種多樣的元神。
鳩摩智之過,便在於自己修煉佛門功法,平時以慈悲自詡,然而背地裡卻陰謀算計,意圖將天下蒼生重新拖入戰火之中,滿足他複興吐蕃的私欲,故而自己的意誌與心境違逆,所以才有走火入魔之虞。
而石之軒在精神分裂痊愈之後,從來都沒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任何錯誤,心境與意誌高度統一…
換而言之在心境的評判上,自己的本性才是裁判,隻要自認為所行無差,便可以高歌猛進。
人心雖然有善惡之分,但是元神境界的武人,本就是超脫“人”的概念的存在,人心的善惡,不足以
束縛他們。
不過當石之軒武功儘失,重新成為“人”,心性會有所變化,也在情理之中。
伏難陀在最後,基於肉身的真氣境界,因為身死三天的原因大幅度倒退,但是元神境界卻突飛猛進,距離梵天元神又近了一步。
當時他的心境,應該是無所謂善與惡的,唯一這麼說的理由,應該是類似惡作劇的,想要拖累王振一下…
“不過無論如何,看在她們的份上,我也沒有毀約的意思啊。”王振自語道。
“聖教主,您說什麼?”莎芳疑惑道。
“沒什麼,你之後出城吧,繼續在城外待命,隨時戒備!”王振說道。
莎芳走後,果然不出王振所料的,拜紫亭宣布放棄立國,並與突厥人和談,將罪責全部攬到了自己和伏難陀、許開山身上。
不過突厥人顯然並不接受拜紫亭以死謝罪,向龍泉城喊話,要拜紫亭與畢玄交手,隻要挺過十招,突
厥人便退兵,反之每少一招、便要屠城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