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複海眼和修補地脈雖說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但是卻有諸多共通之處。
有了在西方修補地脈的經驗,再加上如今黃龍的道行更高,慶雲之中更是凝結出一粒土之大道的種子。
如今修複海眼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不到一百年的時間,便將這處海眼修複完成。
無儘的土壤湧入海眼之中,將這個海底的窟窿徹底填滿,與厚重的大地融為一體。
這可不是說,隻要將海眼的窟窿,用土壤填滿,就算是將海眼修複了。
如果事情這麼簡單,龍族哪會受困於四海?
就算龍族再怎麼不擅長土係神通,調動土壤填滿幾個窟窿,難道還做不到不成?
修複海眼真正的難點在於,讓這些填入海眼的土壤,徹底和大地融為一體。
要是做不到這一點,就算是把大海填平,海眼依舊能夠噴湧海水,將上方所有的物體去全都頂開!
隻有將海眼之中的土壤,徹底和大地相融,讓海眼所在的大地恢複完整,由洪荒的大地之力,鎮壓這處海眼,才算是將這處海眼給修複完成。
不過,這個方法隻能小規模使用,絕對不可能解決所有海眼的問題。
畢竟海眼是‘水’元素具象化表現,跟大地之力代表的‘地’元素同一種物質,都是組成洪荒世界的四大基礎元素之一。
哪怕洪荒的大地之力再如何厚重,一旦鎮壓的海眼過多,也可能引起海水的反噬。
況且,洪荒世界是有本能存在的,天道便是最明顯的具象化表現。
鎮壓的海眼過多可能造成的影響,大地必然會生出感應,拒絕鎮壓更多的海眼。
也就是黃龍趁著其他人還未發現的時候,鑽了這個空子,才能夠用這個方法來修複海眼。
此次過後,就算黃龍自己不說,龍族遲早也發現這個法門,到時候再想使用這個方法修複海眼,可就沒有這麼方便了。
龍族隻是因為不擅長土係神通,再加上又沒有穿越者的記憶,許多看似簡單的東西,卻因為一個認知問題,導致沒有想到這個方法。
但是,龍族大能眾多,他們隻是沒有想到這個法門,而不是做不到這種事。
一旦他們知道這個方法,願意付出足夠的代價,估計用不了幾千年,就將能夠修複的海眼全部修複了。
所以說,趁著這個時間節點,黃龍必須儘可能多的修複海眼,再次謀取一次功德才行。
現在隻是修複了一個小海眼,想要讓功德降臨,顯然是不現實的。
時間緊迫,黃龍當即起身,準備飛往下一處海眼。
在剛剛來到雲夢仙島,以及青玉前往西昆侖的途中,黃龍就將附近的海域探查了一遍。
哪裡有海眼,規模如何,有沒有水族生靈負責鎮壓,他都了如指掌。
為了就是能夠趕在龍族發現之前,儘可能多的修複海眼,以此獲得功德降臨。
如果能夠在功德降臨之後,還沒有被龍族發現修複之法,黃龍或許還能夠再利用這個修複之法,額外獲得一份功德。
為了減緩被龍族發現此法的時間,給自己謀取更多的好處。
黃龍離開之前,在這處海眼的周圍,留下了一個幻陣,並用幽冥無光傘,抹除自身在附近留下的痕跡。
就這般,黃龍遊走於西海各處,修複著一個又一個無人鎮壓的海眼,對於土之大道與水之大道的感悟,也在日漸提升。
與此同時。
由於東皇太一和帝俊的勢力——太陽神殿,擴張的規模和速度越來越大,在洪荒之中所引起的風波也變得越來越大。
由於天地共主之事涉及天機,不是精通推衍,或者手持至寶之人,無法得知此事。
所以帝俊並未對外提過妖族之事,而是用太陽神殿作為勢力的名字。
太陽神殿在組建之初,由於人手不夠,再加上白澤的提議,帝俊和東皇太一的重心,都放在收服大羅金仙身上。
等到太陽神殿初具規模後,帝俊借著白澤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