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鐵壁(1 / 2)

犁漢 請叫我陳總長 6180 字 3個月前

肩負濟北國兵殿後任務的劉延並不是尋常人,其人在周鳳看來不亞於古之名將,性篤靜、明賞罰,且智威兼備,能得士心。

周鳳至今還記得其人作為自己的屯將,與他一起清剿濟水寇,戰後劉延分到了二百匹縑,其人曰“出血汗者,麾下士也。”乃悉分與吏兵。

這件事讓周鳳印象很深。不貪的將吏,尤其是能與下共享的,不是道德可靠的就是能做大事的。總之,哪一樣都說明劉延不是凡人。

後來周鳳一路升遷,也把劉延提拔到了部將的位置,甚至將自己的女兒引給了他,但奈何此人已經有妻,還不願意休,遂做罷,但也更重他了。

而這一次,不是實在要命,周鳳是不會將殿後的任務交給劉延做的。但這不已經到了山窮水儘了嘛。

劉延接到殿後命,並沒有太大的波動,接令後就整備所部帶兵車出營砦。

營砦離汶水邊其實並不遠,估計也就三百步左右。但這三百步在泰山軍的窺視下竟成了天塹,如果沒有防禦陣地,濟北國出砦再多兵都會被張衝遊騎給狩獵的。

所以劉延打算直接楯車相連,構築一個甬道,打通津渡和大營的聯絡線。

甬道這東西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楚漢爭霸於滎陽的時候,漢軍就在用。當時漢軍的屯糧點敖倉在岸邊,而漢兵駐守在滎陽,中間有段距離,每次漢兵運糧的時候都會被楚兵襲殺。後來劉邦就在渡口到入城的這段距離修築了甬道,兩麵都是木壁防備楚軍,自此敖倉到滎陽的運量道暢通無阻。漢兵也因此能與項羽相距歲餘。

而現在劉延不過就是效前人故計罷了。

但實話實話,即便這個計策是前人用過的,但本身能從曆史中吸取經驗,還能因地製宜的使用,本身就是一種智慧。

不過劉延的計策雖然是好計,但問題依然存在,那就是他短時間隻能構築一條大概二百步的甬道。

他率五百兵、楯車五十輛出砦,以四步一車來排布,他隻能連二百步,剩下還有一百步就需要後撤的濟北國兵自己衝刺。

但這已經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了,不是嗎?

就這樣,劉延命十人一什推一車,在汶水東岸呈長蛇一字排開。他們從楯車上搬下已經釘好的拒馬,就放在了楯車甬道的前麵。隨後他們又用大鐵硾將提前準備好的小臂長的鐵釘頂死了楯車,這樣五十輛楯車牢牢的釘在了汶水東岸上。

最後每車後就是十人的花隊。前為三人大戟士,後為三人短兵士,最後又有三人弓弩士,還有什將一人舉旗將指揮周應。

這些準備劉延之前在營中就已經準備好了,所以出砦後很快就建好了這二百米的甬道。

張衝也沒料到,他這邊還在集兵,對麵幾乎眨眼間就在他眼前構築了麵鐵壁,他望著劉字旗下的魁梧將領,不禁對眾將感慨:

“真是一員良將啊。漢庭果然還是不能小覷,精兵良將何其多啊。”

這話惹惱了一人,正是騎什將劉基,其人是剛收的魯國降將,年有三旬、身長黑麵,一把絡腮胡,顯得有那麼三分武勇。

魯國兵敗,張衝收了六十多人的魯國精勇,這劉基就是其中一個善戰騎將,還是被張衝親自擒下的。戰後他敬服張衝武藝,就帶著四個騎軍伴當一起入了泰山軍。

像劉基這樣的降將初投軍最在乎的就是臉麵,也一心要立功。所以當聽得張衝的話後,劉基想都沒想就騎馬出陣了,他要親自擒拿那個漢將,好讓渠魁看看他們魯男子也是有大丈夫的。

但他這邊剛出陣,那邊陣前的田俊一箭就射翻了劉基的胯下馬。劉基無備,整個人都被掀翻在地上,跌的頭破血流。然後其人還沒反應,就被後麵的追上來的扈兵給執到了張衝馬下。

劉基暈暈乎乎間就聽到渠魁說了一句:

“念其初入軍,還不知我軍禁律,我不搞不教而誅的事,將他送入輜重營,做工三月。”

之後劉基就被拖下去了。

也是活該這劉基倒黴,他才入突騎,不知道張衝軍中的規矩。像這種無令而行的,直接是要被梟首的,更何況是這種一聲不打直接跑敵人陣前的,直接都是射死勿論的。

劉基也就是遇到了田俊心善,這一箭任是射在了他的馬上,不然劉基死了也是白死。你想呀,你臨陣而奔敵軍陣,知道的是以為你去叫陣,不知道的還以為你臨陣投降呢?更何況這劉基還是降將出身,就更是瓜田李下。

張衝立此軍令,不僅僅是貫徹一切行動聽指揮,更是為了最大程度減少戰爭的意外。後世他讀兵書戰策,往往就讀到,五代時期安重榮軍大敗就是因為當時的排陣使臨陣投降,士氣崩潰。而張衝就是防微杜漸。

張衝這邊的情況,對麵的劉延也看在了眼裡。其人站在楯車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準備指揮全局。

當看到對麵有一騎突然從地陣衝出,他還在納悶,等後麵看其人被射翻在地,就猜到多半有義士想要棄暗投明,最後這義士還是死了,可惜了。

然後劉延就立在軍旗下,對周遭的軍士大喊:

“弟兄們,看到沒有?我皇漢威威,便是賊軍中也依然有心懷忠義者,剛剛衝出來的,就是這樣的義士,隻是可惜了,現在暴露。要是能在亂戰中,去賊魁首級,那才是真天下之福。但沒關係,這功名那義士沒福氣領,我們弟兄們就領了。大家聽我說,功名但憑馬上取,博得個封妻蔭子又有何難?弟兄們,是不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