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虔收拾人心後,遂命全軍殺豬宰羊,祭旗出征。任城國一千五百眾,在濮水北岸的廝殺中,直奔山陽大營。
兩砦相距十五裡,呂虔、何虛,景周,番嚴楯車相連,隨時應對泰山軍的伏擊。他們就這樣一路謹慎行了四裡,然後看到一副慘劇,隻見濮水之濱的曠野上,斷戈殘旗,到處是絳色軍衣的漢軍屍體。
一直走在軍前的呂虔隻看了一眼,立馬就讓扈兵吹角,命所部立即結車陣。
任城國兵也是有素,鼓角聲起,各軍吏就催著士伍從楯車上抽出長矛,然後楯車相連,戈矛朝外,就形成了一個簡單的車陣。
果然,漢兵這邊剛結陣,前麵塵土飛揚中,泰山軍飛騎從濮水淺處渡,馬不歇,銜尾追殺而來。
呂虔一看漢軍屍首的軍衣還在就猜到泰山賊在這左近。因為但凡軍爭,敵軍身上的軍衣都是重要繳獲,泰山賊如果已經打完了,這些軍衣不可能不扒走的。
麵對成群的馬隊呼嘯而來,少有對抗騎兵集群的任城國兵難免不驚慌,旗幟歪斜。但呂虔立在全軍之前,用生平最大聲,放聲大吼:
“弟兄們,士伍們。今日將是我們生平最重要的日子,我們將要在這濮水之畔消滅這群蛾賊,消滅這群殘害我們妻兒田廬的蝗蟲。而我呂虔將和大家一起,並肩作戰,以我為排頭。我退,你們斬我頭。你們退,那我們就一起死在這裡。”
】
說完,就放聲高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後呂虔舉鐵矛,高唱:
“哈!”
眾將士應和:
“哈!”
一時間千人同氣,呼聲如雷,哈氣如霧。長兵緊握戈矛等待之後的撞擊,弓弩手扶穩射具準備雷霆一射。
但衝來的泰山軍突騎卻並沒有衝鋒,而是直接在任城國軍陣前一分為二,繞了過去。
立在陣前的呂虔心中一緊,暗道不好,連忙回頭,隻看到這夥騎兵根本不留戀他們,直接驅馬向前。
那裡是任城國大營的所在地。
任城國的士伍們本還以為會經曆一場血戰,但誰知道賊騎竟然不戰而走。幸存的喜悅和不戰而勝的榮耀使得他們放聲大吼,仿佛經曆了一場大勝。
呂虔也跟著大叫。但他內心卻知道此刻問題的嚴重性,這些騎兵是要斷他的後路。任城國大營是全軍的補給所在,如果被泰山賊給占了,他們孤軍在外,焉有活路?
這賊將到底是誰,用兵怎會如此老道?
帶這隻騎兵的正是張衝麾下眾將田俊!
其人沿著山陽兵的潰退,一路追殺,直到在濮水南岸遇到了漢兵車陣。田俊看旗幟,知道這是任城國的援兵,再看所布之車陣甚堅,遂不做攻打,而是用騎兵之奇,直接攻擊這部漢兵的營壘,使其進退不能。
於此同時,典韋、於禁、李弼、高雅四部也從潛伏的草叢中鑽出,開始合圍任城國兵。原來這四部兵才是剛剛伏殺山陽兵的元凶。
之前典韋四部正在交通線上絞殺南逃的潰兵,正要收拾戰場,突然南麵煙塵四起,明顯是南麵的任城國兵出動了。
典韋和於禁商量了一下,決定就地潛匿,順勢伏擊要北上的漢兵。
但誰知這幫漢兵這麼謹慎,又不巧田俊帶著突騎也涉水過河。典韋等人知道想要再伏擊這隻漢軍就比較困難了。
但沒關係,既然伏擊不奏效,那就是直接圍攻。
典韋和於禁已經算過,這次北上救援的任城國兵隻有一千五百眾,而二人和李弼、高雅加起來,四部共二千精兵,完全可以一口將所部吃掉。
所以,典韋從草中站起,揮身後旗幟,一時間眾兵其從伏起,就這樣大大方方整軍,然後將任城國兵繼續圍困在車內。
車陣內的任城國兵們的心情就像過山車。剛剛還為自己“擊潰”賊騎而歡呼,此刻突然就從草叢中,從山石後冒出一隻隻賊兵,儘罵娘,這都是些什麼賊!這麼狡詐?
但也就是這樣了,任城國兵們此刻的士氣高昂,都渴望今日這一戰殺出個大大的前程。
所以一方是百戰精兵,一方是國家經製,皆有心殺賊,鬥誌高昂。那簡單,就在這濮水之濱,決一死戰吧!
此戰典韋作為主將,和於禁、李弼、高雅商議後,就將全軍兩千甲士分成三麵,以典韋部主攻敵陣南麵,於禁率部擠壓敵陣西麵,李弼、高雅率部擠壓敵陣東麵,獨獨放開北麵,計劃將敵軍往濮水方麵趕。
隨後號角四起,各部就按軍議開始調度軍序,四部兵從三麵齊頭並進,一步步開始擠壓任城國兵車陣。
最後在距離敵陣還有五百步左右,典韋頓旗,全軍止步。在這個距離上,泰山軍最前排的持楯甲士都已經可以看到對麵車營的敵兵,這些敵兵看著還顯稚嫩,但這些泰山兵們卻沒有一個小瞧。
隨泰山軍殺到現在的老兵們,早明白一個道理。新兵照樣能射出可以殺死他們的箭失。戰場是最公平也是最琢磨不定的,勇士為弱者所襲殺的故事,屢見不鮮。
這會,雙方的遊騎開始接觸,就在這一裡的陣前,各自騎勇就開始三兩廝殺,展現各自精湛的鬥技。
和一般人以為車陣隻會死守不同。漢兵的車陣會在外翼留有騎兵遮護,這叫攻守兼備。此一戰術源自於漢武時期出塞作戰的需求。彼時漢軍深入草原,所有的探索和攻擊作戰都依賴於騎兵,但漢軍開創性的在騎兵中加了楯車兵,專門作為輜重和騎兵的岸島。每當漢軍騎兵向外探索,破襲和騎戰後,都會回車陣休息或者獲得補給。這很類似航空母艦和戰鬥集群的關係。
所以此刻,雙方一站定,最先爆發激烈衝突的就是雙方的遊騎,要試探出彼此的戰力。
這邊遊騎纏鬥,那邊漢兵車陣內螺號四起,不知道在傳遞什麼軍令。總之就見到原先隻有一圈的車陣,陸續在螺號中收縮,形成了一個雙層圓的陣線。
很顯然,漢兵在兵力不占優勢的情況下,選擇收縮防線,減少車陣的外圓接觸麵。
這邊,遊騎戰鬥已經結束,泰山四部兵,共出動各自扈兵精騎五十參戰,而對麵漢兵遊騎隻有三十騎,所以在人數上就處在了壓倒麵,勝利自然屬於泰山軍。
軍團大戰,以少勝多有之。但越是小規模的戰鬥,人數多寡越是成敗關鍵。
率這隊遊騎的騎將是典韋的扈兵隊頭張烈。其人是典韋專門從蒙沮的飛軍背旗中挖來的,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經參與多次大戰,尤善於這種小規模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