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河北黃巾駐紮在東麵的列人。我意分兵三路,會攻河北黃巾。”
他抽出一令箭,道:
“宗員何在?”
宗員掀起下擺,小碎步到廳前,拜道:
“在。”
“宗員,你帶幽州突騎並我麾下扈兵三千,直插列人廣宗之間,遮斷兩地援兵。”
“喏。”
於是,宗員彎腰低頭,手舉過頭頂接過令箭後,躬身退下。
“董卓何在?”
此言一出,董卓嘩一聲站起,大步走下廳前,對盧植抱拳:
“末將在。”
“我令你帶河東軍團,作為先鋒,東進咬住列人方向的青州黃巾。沒有我令,不許放一兵北返。”
“喏!”
董卓抱拳接過令箭,雷厲風行的就帶著河東係和涼州係的扈將退下堂,但被上首的盧植叫住,他還沒說完。
虎目掃射眾將,盧植一字千鈞,道:
“莪將帶領北軍、趙國、魏國、河內軍團隨董卓軍後,一旦咬住青州黃巾,就對其發動總攻。此戰,各將務必全力以赴,我也知道此戰艱苦,但不如此,如何彆你我忠勇?此為我等立功之秋,我先在這裡祝諸君武運綿長。”
眾將也吼道:
“祝盧帥武運綿長。”
“那就散了吧。”
“喏!”
於是,軍府內一聲雷鳴。眾將齊齊撤下,返回軍營,準備後麵的戰事。
……
在河北漢兵摩拳擦掌的時候,離著不遠的列人,青州黃巾軍濟南渠帥祭孫正充滿哀傷的看著手上的黃巾額帶,這上麵還有一攤血跡。
這額帶是已經戰死的太平道人公將軍張梁帶的,那血跡也是人公將軍的,他在臨死前將自己的額帶傳給了門徒祭孫,讓他繼承自己的遺誌,不要忘黃天之業。
這兩個月發生事情,讓祭孫都有點恍如隔夢。
自四月起事,青州黃巾軍因為紮根鄉野,人力資源和勢力都很深。所以一旦起事,先後拿下了東平陵、高唐、臨濟三座郡城,控製了各城周邊的鄉野社亭,在各路口建立了壁壘,可以說將整個青州北部地區連成一片。
那時候是祭孫覺得最快意的事情,每天都會有人來投奔,每天都會開豪勢的鄉塢,到處是分田分糧,好不快意。濟南、平原郡、樂安都是鐵官富集的地方,黃巾軍一旦打破縣城,立馬就能武裝一批兵力,所以起事隻三個月,青州北部三郡國的黃巾軍就擁兵十萬了。
他們還和度滿、楊茂的泰山軍一起,先後攻打了臨淄等城,大有講整個青州都化為地上道國的趨勢。
也是在這種如火如荼的時候,七月河北總道來了謁者,讓青州黃巾組織兵力北過黃河支援河北戰場。
當時各方渠帥稍微討論一下就決定出兵了。反正建立黃天之國是他們的理想,北上也是去推翻漢室。而且現在他們在青州處於絕對優勢之中,留在這裡的兵力也過於浪費了,不如北上支援河北戰場,既能幫助總道應對難關,又減輕了青州的外線壓力。
於是,由臨近冀州的濟南、樂安、平原三郡作為北上的主力軍。當時北上的一共九個軍,共計七萬人上下。
在濟南的祭孫、平原郡的張饒、樂安的徐和共同率領下,青州黃巾七萬人開始北過黃河。
青州在大河一線的防務主要由高唐一地駐守。原先大河在前漢的時候,還不在此處,後來新莽時期大河改道,就從高唐北麵而過入海。也因此這裡專門有一隻河兵守護高唐津渡口。但可惜,這隻河兵人數並不多,並沒有能抵擋住青州黃巾洶湧而來。
全軍渡過大河後,後麵最緊要的就是清河國的重城鄃城。此城在大河以北,是入冀州清河國的必經之所。所以,青州的黃巾也做好了在此城浴血的準備。
但在青州黃巾渡過大河,三路並發直襲鄃城時,城內漢軍見其煙塵就崩潰了,全軍棄城而走。等青州黃巾趕到時,城內已無一兵。就這樣,這座河北重城就落在了青州黃巾之手。
之後祭孫下令摧毀鄃城城牆,然後繼續北上,準備深入清河國境內。
如果說青州黃巾在鄃城是旗開得勝的話,那在西北麵的夏津,就是青州黃巾從未有過的大敗。
夏津是古趙國地,齊晉在此會盟,但因為大河改道的原因,此城早就衰敗,大部分人口也從這裡遷往了不遠處的鄃城。但偏偏就這麼個鬥大的小城,卻讓青州黃巾損失慘重。
守衛夏津的是我們的老熟人,審配。此人在當年陽球出事後,就外放做了夏津長,一個殘破的幾乎是廢棄之城的守長。
但審配到底是審配,處逆境而誌更堅。上任後不斷招徠流人,開墾土地,倒將這一小城打理的不錯。
今年四月太平道起事,又是在隨著河對岸青州局勢的日漸敗壞,審配預料到青州黃巾必定會北上加入河北戰場。而夏津雖然破敗,但瀕臨大河,是黃巾軍北上的必經之地,於是他募集壯勇,打造器械,重點是將夏津的城防又一次修繕了。
夏津城很多人都是審配招徠的失地流人,他們在審配的幫助下定居於此,重新擁有了土地,自然樂意為審配效死。
所以當祭、張、徐三渠帥率兵逼近夏津的時候,迎接他們的就是一座內外相和,城防堅固的堅城。
此戰一開始非常順利,青州黃巾進抵夏津南的葛塘時,正擊潰率壯勇出城的審配。審配倉促應戰,不敵敗退回夏津,青州黃巾乘勝追擊,兵入城內。
但這一切都是審配設下的圈套。其人早就在城內南城堆滿柴草,灌油,等黃巾軍一入城,審配等人早已進了內城塢壁。
於是在審配的一聲令下,火箭四發,南城火光衝天,衝入進城內的三千餘黃巾全部被燒死。
不僅如此,審配還有一隻百人的馬隊,是他變賣家業打造的,以自己族弟審岱為騎將。
開戰前,這馬隊就被匿在北城根,等城內這邊大火一起,審岱就帶著百人騎隊捆著樹枝,惹出煙塵,向著城外的黃巾軍狂飆。
城外黃巾軍本就被城內滔天大火驚駭,猝然看到北麵煙塵四起,又以為是漢軍伏兵來了,驚懼之下四處狂奔。
要不是祭孫親自帶著扈兵擋在最前,擊潰了審岱的襲擾,黃巾軍沒準就要崩潰了。但饒是如此,此戰黃巾軍也損失慘重,再不想費力攻打夏津了。
他們匆匆收拾了部眾,一路又燒殺掠劫了些塢壁作為報複。之後就放棄夏津,繼續向著清河國的郡治甘陵進發。
而夏津城內的審配到底是兵力有限,也不敢出城與青州黃巾硬碰硬,也就看任黃巾軍繼續北上了。
夏津城之敗也打醒了青州黃巾的過分樂觀的心態。原先他們在青州順風順水,一方麵是積累夠多,漢軍矛盾又大。另一方麵也是有留守泰山的泰山軍作為攻堅部隊,屢屢正麵擊潰漢軍。
而現在離開了本土優勢,又沒有泰山軍攻堅,青州黃巾的成色立馬就在夏津一戰試了出來。說明現在的青州黃巾實際戰鬥能力並不強,而且軍紀不好,穩不住軍陣。一旦遇到像審配這樣的對手,兵力再多也是被人打。
正是有此認識,祭孫、張饒、徐和三人緊急磋歎,在祭孫的主持下,兩渠帥都很坦誠麵對自己一方的真實實力,於是他們決定,一路上能不攻城就不攻,非要攻,也是佯攻掩護主力北上,絕不戀一城得失。
正是有此機動戰略,之後青州黃巾順風順水。他們越過甘陵,一路北上百裡,然後在界橋被攔住了。
界橋是廣宗城外清河上的一座永固橋,當時守住界橋的正是一隻圍困廣宗黃巾主力的漢兵。
彼時,河北漢兵已經將河北黃巾主力圍困在廣宗。雙方在城外工事反複焦灼戰鬥,彼此都差最後一口氣。
而這時候青州黃巾的率先趕到,直接讓河北漢兵以為大勢已儘,賊援兵已到。所以界橋上的漢兵未戰先潰,隨後潰退傳染全軍,河北漢兵知難抵敵,四處逃散。這一退就退到了巨鹿。
之後,青州黃巾就成功的與城內的河北黃巾彙合了。兩軍合兵,熱切高漲,真的是人人充滿了對未來的向往,孰不知他們大部分人的的武運還未開啟就魂斷巨鹿城下。
在樂觀情緒推動下,三張一同出兵,帶著河北、青州十餘萬黃巾以排山倒海的氣勢,一路追殺漢軍到了巨鹿。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關鍵時間董卓從太行山道殺出,直攻巨鹿城下的黃巾軍。黃巾軍大敗,人公張梁戰死。
此大勝,漢兵本乘勝追擊,但就在巨鹿修整的時候,敖倉粟被泰山軍斷了,不得以,河北漢兵隻能移軍到了邯鄲就食,一直到了今日。
而在此期間,黃巾軍也緩了過來,也試探性的將軍力排布到了邯鄲東麵的列人,這座漳水上的堅固城塞。
於是,可見的,在泰山軍到來之前,一場河北大戰也要開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