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破即大立,從這一點看,鄭玄腐儒之見,汝南何休公所言才是正道。如今又到了據亂世的時候了,非得有英雄再起,結束此亂世,如此才有升平世、太平世。而我認為,結束此亂世者,正是曹公。”
如果是三年前,荀彧的謙謙君子之風,是無論如何不會直呼許劭、鄭玄二人名字的,少說也要加一個公,但現在的荀彧如寶劍開鋒,比過去多了沉澱的同時,又有幾分銳氣。
看不上,就是看不上。
曹操其實內心也非常感動,說實話他的內心對於荀彧所說的也有一絲絲認可。那就是我曹孟德不是英雄誰是?
但長久在士族圈子裡的邊緣化,還是讓他頗為自卑的。他過往的那份放浪形骸,不就是效仿當年楚人那種“我蠻夷也”的邊緣性格?
這種事情做得雖然爽快,但又何嘗不是內心有那麼一份渴望被認同和接納的心思在呢?
而現在荀彧的話就感動了他,原來他自己真的真的很出色。原來,世家之翹楚的荀彧一直關注著他,將他當成能力挽狂瀾的英雄。
於是,曹操也動容道,反抓著荀彧的手臂,問道:
“但這天下真的還能再複嗎?如今泰山賊已建製稱王,雄踞幽冀。而我漢室還在分裂,關東與關西再一次爆發大戰,而我等這些關東太守們也隻顧家門,勾心鬥角。如此局麵,這天下還有救嗎?”
荀彧沉默了一會,實話實說:
“以如今的形勢,確實是泰山軍成事的可能大。但我們也不是沒有機會。我對泰山軍素知之,其以千萬黎庶之心,欲改天換地。暫不論對錯,隻從這點來看,泰山軍就不能速得天下,因為其不能與士大夫之族相容。而無此輩相助,泰山軍就要培養自己的吏,如此非一代人之功也,也就是二十年。”
說著,荀彧將貼在懷裡放的帛書攤開在案幾上,卻是一張河濟地圖。
荀彧指著輿圖,繼續道:
“孟德你再看,而今泰山拒燕趙之地,但他整個範圍卻全在燕山以南、太行山以東,其勢力並沒有前出,可見張衝是做好了安定內部的打算。這個時間來看,我預估要一年以上。再加上其恢複生產,整軍備武,又要一年。而這兩年就是你的機會。”
他指著青州和下麵的徐州道:
“昔日齊與秦並稱兩帝,就可見此地之饒富形勝。這兩年中,我們傾力向南,取青州、下徐州,再合軍向東,驅魯中南之泰山軍。到時候,我們與中原之袁氏兄弟互盟,有山河之助,未必不能與泰山軍一戰。”
曹操大喜,忙讓荀彧細講:
“如今的青徐形勢非常好。一個是平原一帶的劉虞,其人素為長者,麾下有孫堅、審配等猛將,又有清河士族為輔弼,甚至雄視北疆的幽州突騎也有一部。可以說兵強馬壯,但可惜劉虞不能用之,此為天授主公。再論青州餘郡,如司馬和、管亥、管承等輩皆是草寇海賊,不能當孟德一擊。而徐州陶謙年老體衰,素無大誌,可傳檄而定。”
曹操被說的熱血沸騰,但腦子卻依舊清醒,他問了一個關鍵問題:
“夫爭世,有天、地、人三方。泰山賊有黃天之誌,地有河朔山海之固,人可結萬千黔首。袁本初有木德之興,地據汝潁之饒富,人可收天下士心。而我曹孟德有何?能與二人相爭?”
曹操壓根就沒提西邊的關東、關西兩朝廷,因為誰都知道那兩朝廷早就是塚中枯骨,一群散發著屍臭的公卿們玩著可笑的權力遊戲。
在曹操眼裡,他問出的兩個人是他認為最大的玩家。
其實曹操這個與其是在問,不如是在求計,他問的是這三個問題:
“我該用何等的旗幟,以哪裡為根基,團結什麼群體。”
麵對這三問,荀彧是這樣回答的:
“無論是泰山賊所講之黃天,還是袁本初所論之木德,皆為革逆。但漢室二興,凡世四百年,又豈無恩德於天下?拋棄三皇之無稽,夏商之撮爾,周雖壽八百,但天下攘攘,秦雖一統,不過二世而亡。隻有漢室四百年給了天下真正的安定。所以人心在漢。既然泰山賊、袁本初為革逆,我就舉順興。以匡扶漢室為旗幟,攜此大義,結劉虞、陶謙等向漢派,討司馬和、二管之謀逆。再興共和。”
曹操疑惑,咀嚼著最後的四個字:
“再興共和?”
這個時候荀彧眼神放亮,將自己在牢寺中所想的平天下之策,細細講來:
“沒錯,之前你們親君側,立共和的策略是對的。隻是上去的人不對,彼輩公卿已經為枯骨,焉能有扶濟天下之雄心?所以即便想法再好,最後還是要失敗。”
見曹操在想,荀彧再講了一段:
“這天下如何亂的?就是外戚與宦官傾軋朝野,真正為民的清流卻要被迫害。而外戚、宦官何人?前者漢家之戚,後者門下之奴。所以究其二者,不過是漢室獨尊的結果。但人有賢愚,壽有長短,這天下安危又豈能係一人之身?所以不如虛之,使君主垂拱而治,權柄授之於治天下之人,即霸府。”
曹操已經明白了荀彧的意思。
荀彧其實就是讓漢室和當年周王室一樣,虛君而立,然後讓霸主宰割天下,如昔日的齊桓晉文等。
但曹操有個擔憂,這會不會再如春秋戰國之世,到時候還是要天下大亂。
荀彧解釋道:
“此截然不同。周時為諸侯分天下,天下智謀之士各為其主,自然天下大亂。而我等共和,虛君卻依舊行郡縣,收天下才智治天下。焉能一樣。”
最後,荀彧還說了一個理由:
“而且由孟德你提出再興共和更是恰到,你本就是上一次共和元勳,自有一份法理在,如今要提再興,誰能比你合適?”
曹操眼神在發亮。
緊接著荀彧就講了後麵:
“既然是匡扶漢室,再興共和,那我等就從這海岱之地開始立業。至於這民,泰山軍團結的是黔首氓夫,見短識淺。而袁本初團結的時豪門世家,貪婪無道。而我等卻可團結天下之智,凡有才者,不論上下,皆能得用。這就是我為孟德獻上的天地人。”
這個時候曹操哪還抑製得住,直如撥開雲霧見明月,整個人有了一種掌握命運的通透,他對荀彧三拜:
“文若,如今我才知道高祖得子房是何種樣子。”
……
自此以後,曹操引荀彧為謀主,朝夕相處,連席共榻,每事必引彧共之。
而荀彧也履行著為曹操招攬天下之智的策略,先後為曹操舉薦了陳群、戲誌才、杜襲、郗慮、辛毗、趙儼、邴原、王修。
前六人為荀彧在家鄉的至交好友,後兩人為其父所辟舉的心腹,如今皆因荀彧的緣故投奔向曹操。
本來還有荀攸、鐘繇、郭嘉三人。但荀攸奔了泰山軍,鐘繇留在了京都,而郭嘉也選擇了離家最近的袁紹。
對此,荀彧隻能惋惜。不過,即便少了這三人,曹操的幕府還是人才濟濟。
而有了充沛的智力後,曹操便在濟南國開始大刀闊斧。先摧毀害民的祠堂,後懲處不法的土豪,最後還建立了聚賢館,以唯才是舉,招攬天下智力。
而濟南國內如國、高二家因為之前被泰山軍打擊的不輕,實力已經大不如以前。所以麵對有三千精兵的曹操,國內的豪強們選擇了閉門避禍。
也是這種情況下,曹操才和荀彧有閒情在這裡品茗。
當曹操和荀彧賣弄著這份從數千裡之外益州弄來的茶葉時,荀彧淡淡一笑:
“前漢時期,蜀中名士王褒撰的《僮約》一文,孟德可讀過?”
曹操臉一僵,茫然搖了搖頭。
隨即荀彧就念了一句四駢:
“築肉臛芋,膾魚炰鱉,烹茶儘具,已而蓋藏。”
見荀彧隻讓曹操腹誹:
“文若哪都好,就是愛念一些生僻的詩文。這不顯得我曹孟德是沒文化嗎?”
不過這種算是二人之間的雅事,等茶煮好,二人分彆喝了一口,氣氛輕鬆愜意。
一杯茶湯入肚,讓二人彷佛又回到了少年時期,公族世家子弟們一起結伴踏青,那時候陽光明媚,青春正盛,歲月安好。
而現在,終究是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是少年遊。
一股淡淡的傷感在茶湯翻滾著,伴著茶香一起彌漫在室內。
荀彧討厭這個感覺,主動說起了一件公事。
那就是出使劉虞的陳群回來了,但結果並不順利。
此為荀彧為曹操所獻的三分天下之策,大夥給這個取個什麼名字呢?囚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