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國戰(2 / 2)

犁漢 請叫我陳總長 6603 字 4個月前

當八月二十九日,泰山軍兵臨城下。

張衝率領馬步軍兩萬並萬餘隨夫,旌旗蔽日,彌山亙野,不能見尾。

在陸續平定烏桓、小遼水以北後,征遼軍本部並一眾降軍,再加上過程中的隨附胡漢,此時的征遼軍可以說軍威之盛,煊赫沸騰。

在見到泰山軍傾軍南下後,城內漢軍嚴密布防,從外麵看不出破綻。

張衝帶著軍吏團繞城而走後,先行決定讓人到護城河和太子河交雜處填土,阻斷兩水繼續溝通。

再之後,征遼大軍並沒有四麵圍城,選擇紮營固壘。

八月三十日,圍城的第二天。

征遼大軍於晨時開始陸續抵達城東北角,開始依次過太子河。

此時城內遼東軍趁著征遼軍未全部過河,主動出城進攻。

時公孫離帶著騎丁三千從北門出,直殺泰山軍渡河征地。

甚至連公孫度都親自到了北樓,擂鼓助威。

但三千騎丁剛至太子河,就被埋伏在此的床弩營伏擊,在密集的箭矢下,公孫離部損失慘重。

爾後,早在昨夜就偷偷過河的趙雲、太史慈率千騎從上遊殺下,兩軍殺做一團。

與此同時,諸多步營接連過河,並從兩麵壓縮公孫離的騰挪空間。

戰至午時,城外遼東軍力竭崩散。

至此,公孫家之精銳武備損失殆儘。

是夜,張王宿太子河南岸,公孫度醉酒高歌。

八月三十一日,圍城的第三天。

城內遼東豪族並幽州寓士見公孫度酩酊大醉,知其心死。但他們卻不甘,決定儘起部曲,列陣於北門外。

於此同時,之前一直曖昧不定的高句麗方終於決定出兵救襄平,且已經行至襄平城外五裡。

此前,公孫家曾出使高句麗都城國內城,此城原是當年西漢士氣建立的土城,之後為高句麗人所據。

彼時高句麗之王故國川王,其有五部眾,轄地方二千裡,多是山穀。

當時公孫家使者來求援兵,其國內的五部大人皆不同意,因為公孫家和高句麗不睦,屢次進山破城殺民。

在高句麗的權力結構中,王的權力實際上就來自於五部大人。每一任王都是從這五部中選出的。

高句麗的祖先當年是夫餘貴族朱蒙,其人帶著本部落和當地的土著貊族結合而形成最早的高句麗王族。

當時高句麗還很弱小,其活動區域也隻在小遼水的上遊一帶。

但隨著高句麗幾代賢王出,東征西討,先後統一了周邊山區部落,並形成了以鴨綠江兩岸為中心,西至太子河上遊,東至大海,北臨扶餘的廣大地域。

而此前被征服的地區王族和高句麗王族一起,共同形成了五部族的治理結構。其有消奴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之前,高句麗的王權一直被消奴部保持,此部也是當年高句麗的王族。

但隨著消奴部衰落,其王權開始在各部之間流轉,最終形成如今五部落共治的權力分配。

所以當其他四部大人皆不同意出兵,實際上就已經決定了高句麗國的意誌。

但隨著遼東戰事風雲變化,高句麗上層發現事情不對了。

那就是這一次公孫度可能熬不過去了。

這個時候,其王山上王就和其餘四個部大人商議,決定更改計劃出山救援公孫度。

這倒不是這些高句麗人有唇亡齒寒的見識,也不是擔心那個所謂的張王會在滅了公孫家後,向自己下手。

說個比較自負的話,這些高句麗人認為漢人要想入山攻打自己,那就是自尋死路。

高句麗這個國家是一個比較愛修山城的國家,其國都、大邑、重鎮無不修建在山上。

就比如在小遼水和太子河的上遊河穀通道上,高句麗就修建了一係列的山城,這些山城完全控遏住這兩條河穀通道,防禦西部的漢人勢力的威脅。

有這些山城在外,高句麗高枕無憂。

那為何高句麗還要出山呢?

這就涉及到高句麗的一個野望了。這個國家自建立起就有一個向西發展的野望。他們渴望奪取發達的遼東郡,這裡的農業人口和鹽鐵之利,讓高句麗這個國家垂涎三尺。

所以曆代高句麗王常率軍出山劫掠漢民以充實國內人口。

而現在泰山軍來了,即便以他們不多的曆史經驗也可以得出,如果不能將最強的擊敗,那他們妄圖全占遼東的野望就隻能化為烏有。

所以他們出現在了太子河中上遊,逶迤而下。

為自己的國運而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