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時刻(2 / 2)

犁漢 請叫我陳總長 9946 字 3個月前

所以,當徐盛講完後,連一直話都不多的虎將李大目都忍不住問道:

“徐君,你是為何會堵上這一切的呢?”

徐盛抬起頭看了一眼張衝,看到他的眼中也帶著這點疑惑,於是再忍不住心中的起伏。

他對張衝動容道:

“王上,我徐盛的命是泰山軍救出來的,泰山軍於我就是天恩。而當我入了泰山軍後,我也常常遇到過這樣的事,聽到過一些袍澤明明是必死的任務,最後還毅然決然去做了。當時我不理解,甚至有點不想理解。”

此刻張衝似乎明白了什麼,他臉上的笑也退去了,他認真的聽著眼前這個人說。

“王上,但後來我理解了。在那一刻我腦子裡就一個念頭,我的時候到了,我一生的時候到了。沒有那麼多為什麼,也沒有那麼去想,那一刻我知道我就應該去做,那就是我的時刻。那時候我就理解了我之前的那些袍澤。他們有些是在中人亭戰場上戰死的,有些是在征遼戰事中,在守護大軍後方時,他們都明白,那就是他們的時刻。”

當徐盛說完這番話的時候,全場都在沉默。

在場的這些軍將,幾乎都是泰山軍的高級軍將,他們追隨張衝打天下最少的都有四五年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知道遇見了多少死亡,也不知道送走了多少袍澤。

他們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優秀的,他們之所以能活到現在,就是因為他們更幸運。

所以他們也更明白徐盛這番話的分量。

這不是簡單的軍功,這是一份信念,這是一份為了泰山軍事業而奉獻一切的決心。

他們可以想象,當自己這一方隻有二百人,而關內的敵人近乎是他們的數十倍。他們完全可以隻做一個屯將該做的,那就是留在那裡繼續等候軍令。

雖然這個軍令可能在戰爭結束後都不一定能送到,但隻要他們這樣做了,沒人會指責他們什麼。

而卻相反,一旦選擇去詐關,不成就是死。

李大目這些人當然相信,徐盛他們這樣冒死的背後肯定是有求功的現實要求,但他們更相信徐盛現在說的。

這就是他們的時刻,作為泰山軍,他們必須這麼做。

這就是現在的泰山軍,其軍心士氣和信念已經如鋼鐵一般堅硬。他們就是來替天行道的,他們就是來建立太平盛世的。

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有犧牲,但就從我們開始,這就是我們的時刻。

張衝默然,他走到徐盛的麵前,給他斟滿了一杯酒,動容道:

“徐君,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也有過那麼一刻,那就是上天告訴我,這就是我的時刻,我不需要想那麼多,就是向前衝。往前衝就是答案,就是理由,它不需要再有其他的理由。來,這一杯你和我一起喝,我們一起再靜敬一敬那些有這一時刻的犧牲者們!”

於是,徐盛激動的拿起酒杯,對麵一眾軍將們也拿起。

他們隨著張衝一起,舉杯搖搖祭向東南,那裡是泰山的方向。

泰山軍的人們相信,他們在死後都會返回到泰山,返回到那個他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在那裡泰山府君會接引他們走入黃天之世。

當眾人一飲而儘後,張衝大讚一聲: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眾人心潮澎湃,齊齊高呼: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這裡的聲音傳到了外麵,越來越多的吏士在傳這一句話,一時間雁門關內,人聲如潮,呼聲鼎沸。

之後這場小酒會就這樣結束了,徐盛也和眾將一起退下了,他會獲得他應有的榮譽和軍功。

這不僅是獎勵他們的壯舉,更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在生發“我的時候到了”這個感歎時,能夠不被辜負。

……

當軍帳人去一空後,幾個幕僚卻留了下來,因為他們要和張衝商討後麵的戰事。

打下雁門關並不是戰爭的結束,而是更大戰事的開始。

在南下之前,泰山軍的飛軍外軍係統就已經在並州紮根很久。他們扮做遊商,進入豪強的部曲,參加郡縣卒,靠著這些人源源不斷送來的消息,泰山軍上層對並州的了解越發深了。

其他的都好說,就兩個問題確實有點特殊。

一個就是並州世家勢力非常強大。這裡麵一個根源就是並州的人地矛盾非常激烈。並州的耕地麵積在天下十三州中是最少的,其耕地麵積隻有百分之一。

並州本就是山多地少,本非五穀蕃衍之所。在雁門以北,地多斥鹵,耕不得地。在太行東,又是岡巒帶土,平原又少。

這就造成了世家大族都聚集在沂定盆地、太原盆地這幾個地區。彼此之間的聯係和交往也比其他地方的世家更要緊密,對治下的徒隸的控製也更加強硬。

所以張衝一旦從雁門關南下,這些並州豪世必然會聯合起來和泰山軍決一死戰。

這倒不是張衝怕這個,而是他必須要有這個認識。

而除了這個之外,另外一個複雜的問題就是匈奴問題。

自光武建武二十三年,匈奴內亂分裂,呼韓邪單於率所主南邊八部眾四五萬人投降漢朝,這八部就被稱為南匈奴。

此前八部匈奴眾立單於王庭於五原西部塞,但後來他們很快就被北匈奴擊敗,無奈隻能入關躲避。

之後漢室就將他們全部徙庭於西河郡的美稷。後來漢室終於擊潰北匈奴,收複全部的失土,也將南匈奴陸續遷移到這些地區安置。

其中韓氏骨都侯屯北地,右賢王屯朔方,當於骨都侯屯五原,呼衍骨都侯屯雲中,郎氏骨都侯屯定襄,左南將軍屯雁門,栗籍骨都侯屯代郡,皆領部眾為郡縣偵羅耳目。

本來漢室如此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因為這些地方沒什麼人,讓這些匈奴人遷移到這裡可以為漢室的屏障。

最後的結果也確實達成了,南匈奴有力的維護了並州內郡的安全。而他們也在著過程中不斷發展,發展到了三十多萬口,勝兵五萬騎的規模。

但後來南匈奴在順帝永和五年的時候發生叛亂。

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次叛亂後,原先隻在並州邊郡的匈奴人開始大規模進入汾水流域。

而現在,當張衝開始攻破雁門關,將要沿著汾水攻略太原的時候,這些匈奴人的存在就是需要張衝慎重考慮的。

到底是將他們直接打為敵人,還是先將之拉到同一個戰線。

這是張衝需要和荀攸等一眾幕僚討論。

但討論了半天,最後卻有一點不得要領,那就是張衝缺乏對並州社會形象的認識,而荀攸他們都是中原或是北地人,對與並州也隻是聽過,卻從來沒有真正的生活過。

這樣討論政策戰術的執行就有點脫離實際。

於是,張衝突然想到了一個人,於是他問向荀攸:

“公達,此前徐盛說的那個王邑據說是你友人?”

荀攸謹慎的回道:

“王上,的確如此。王文都此人當年是老太尉劉寬的學生,我曾與他有過一段交往。”

張衝恍然,問:

“此人是並州人嗎?對並州的形勢有了解嗎?”

荀攸一一實告:

“此君就是並州北地人,其家更是大族,對於州內治情必然是熟稔的。”

張衝想了想,最後笑道:

“那就讓王邑來一趟吧,人家為咱們獻了這麼大一個禮,怎能都不見一麵呢?”

但就在這時,荀攸皺著眉,說了這樣一個擔憂。

今天身體有點不舒服,暫且一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