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軫之後又和呂布聊了聊,激勵他一番後,就讓呂布退下了。
而在呂布撤出去的時候,正好看到幕府帷幕後站著一人,卻是軍中的厚道人李傕。
呂布開始沒準備搭理李傕,卻看到李傕主動對自己頷首示意,愣了一下後,也不自主的頷首回示。
之後,兩人就在棘門外一出一進,交錯分開。
等呂布走出棘門後,回頭看了一眼,此時李傕已經進入了中軍幕府,心裡嘀咕道:
“胡軫找這人又是什麼事?”
此時的他對胡軫的稱呼,哪有半點恭敬。
看了一會後,呂布想了想,臨時轉了一個方向,向著張遼的營頭走去。
……
李傕一進來,就對胡軫行跪禮,這還是軍中大將第一個對胡軫行這麼大的禮的。
雖然都說是甲胄在身,行大禮不方便,但其實那些人心裡還是有點不舒服的。
說到底,你胡軫和咱們這些人都是一直並駕齊驅的,了不得你之前多隨太師幾年,又的的確確有戰功,會打仗且出自豪家。
但那又如何?你有戰功,在座的各位又哪個不是屍山血海殺出來的?你出自涼州安定胡氏,那軍中如李傕、楊定等人哪個又差了?
所以你胡軫做個宿將就行了,想踩在弟兄們頭上那就彆想了。
從這也可見涼州軍的權力結構,此軍全因董卓的魅力和涼州武人的利益和糾合在一起,最核心的就是董卓,沒人可以繼承他。
說個難料的,那就是萬一哪天董卓不虞,那涼州軍為了爭奪位置都要自己先大亂鬥一番不可。
而對於軍中現狀和眾將的心理,胡軫也有數,所以他也不拿自己為什麼出征大帥,隻當自己是在做全局籌劃。
但現在,李傕突然行這麼大的軍禮,胡軫感動了。
這個李傕不愧是軍中有名的厚道人,是真的尊重他這個大帥。
胡軫先是笑著扶起李傕,然後引著他入座,之後語氣帶著親近道:
“老李,自從太師帶著咱們從河北撤回來,現在又要和那些黃巾餘孽作戰了。怎麼樣,你有沒有信心。”
李傕鄭重道:
“大帥,自從那大賢良師死了,那黃巾軍就已經不成氣候了。其軍四散,不是被青州曹操殲滅就是被豫州的袁紹鏟除,僥幸得活的也就是河北的泰山軍。而在末將看來,彼輩雖然逞凶,但其實已經智窮力竭,苟延時日。所以這一次大帥出援太原,正可建不世之功啊!”
李傕一聲聲大帥說得胡軫心裡是心花怒放,他舒緩了一下身體,稍微張開了點胯,溫聲問道:
“哦,人人都道泰山軍是虎狼,為何老李你卻認為他們活不長?要知道,此前泰山軍轉戰中原,死在他們手上的漢家名帥不知凡幾。之後入冀州,更是連盧植都死在了此人手上。彼輩這幾年前後吞並冀、幽、平,現在更是要虎吞並州。這等雄踞一方的霸主,老李你卻說這番話,著實有點誇大了。”
李傕先是欠欠身,表示不敢欺瞞胡軫,然後就說出這樣一番道理:
“大帥,泰山軍所為我也聽說過,拉黔庶棄豪勢,這豈能長久?雖然咱們也瞧不上那些關東清流,認為正是彼輩爭權奪利才誤國如此。但黔首就能好到哪裡?這些人如草芥,從來都是風往哪裡吹,人往哪裡倒,就算泰山軍真的給這些人一些好處,最後被一些人鼓動一番,又會對泰山軍生怨。大帥,老李我也行走天下這麼多年了,從未聞有人可以靠一幫浮萍黔首而得天下的。”
胡軫頷首,非常同意李傕的判斷。
他和李傕一樣,其實都算是涼州軍中的豪勢派係,李傕出自隴西李氏,他出自安定胡氏,本就是西州將門。
所以兩人都對時局有自己的判斷。
在董卓的勢力中,各將依靠董卓的原因各不相同。有是董卓的姻親舊從的,有是董卓的部下的,有覺得董卓是符合他們理念和利益的。
其中胡軫和李傕就屬於後者,他們皆是認為這個天下也該輪到涼州武人發出聲音的時候了。
涼州武人和漢室的關係是比較複雜的。在過去,他們這些人將漢室視為恩父,指望漢室能將他們從戰亂中拉出來。但百餘年中,朝廷在涼州一敗再敗,最後到底還是涼州武人靠著自己,重新恢複了邊地的安寧。
那時候他們就知道,求漢室不如求自己,自己手裡有兵比什麼都來得真。
而這種想法在到涼州三明陸續死後,又得到了新的發展。那就是以加入漢室體製的三明全部以失敗告終後,這些涼州武人就清醒了,那就是漢室壓根不給他們位置。
所以他們投靠了董卓,決定圍繞在董卓邊上,去建立一個屬於他們涼州武人的利益集團。
而當董卓真的成為漢室的太師後,他們的理念就更清晰了:
他們要建立一個以涼州武人為核心勳貴的漢室,並讓漢室再次偉大。
於是在這種興複漢室,平定天下的理念中,董卓集團頗有點升華為一個政治集團而不簡單的是武人集團。
也正因為是同路人,所以現在胡軫就對李傕說的非常認同。
關東豪族們該不該死?該死!就是這些人把持朝政,隻為門戶私計,這天下才壞成這樣的。
這一觀點是董卓常說的,也是關西武人的主流觀念。董卓就是要宣揚這樣的認知,好讓他們對關東朝庭的戰爭師出有名,具有天下正義性。
但黔首就是好人了?胡軫同樣不屑一顧。
這不是他們這些豪族的傲慢,而是他對這些人有足夠了解後得出的看法。
胡軫自己是安定大族,族內收攏的徒隸也有數百人,這些人都為胡氏耕作。
這裡麵就有這樣一個事,也是這個事讓他知道黔首之所以是賤民是因為他們真的是一攤泥巴,想扶他們上牆都糊不上。
事情是這樣的,大致是在他十八歲的時候,涼州附近開始爆發一場大規模的蝗災。
蝗災一路向東,所過片草不生,眼見著就要到了安定了。當時的安定太守是一個叫郭林的並州人,他為了救災,決定要燒毀一段田區,讓這些蝗蟲餓死。
之後郭林就開始帶著郡縣吏並征集的民夫開始燒毀田林,在曠野上深挖大坑,然後讓人在晚上燒火來吸引蝗蟲。
郭林不僅自己親在第一線,還讓家人給前線擔水,在上行下效中,防蝗工事做的熱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