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雙璧(2 / 2)

犁漢 請叫我陳總長 8249 字 4個月前

另外一座叫柏壁。

此砦還沒有落成,是王昌後麵預想中修建的,其地點打算設置在臨汾東南二十裡處,也處在汾河南岸渡口。

王昌在臨沂這段時間明顯是下過苦功的,這兩座砦壁選址都非常考究。

在泰山軍突破雁門關後,王昌就意識到臨沂必有一戰。而從太原南下突破進入關中,有兩條要道。

而玉璧和柏壁就一西一東分彆扼守這兩條道。

理論上,王昌當然是將這兩壁都修好的,但奈何他畢竟隻是臨汾的都尉,而不是河東太守,其能夠調動的資源有限。所以他就先決定修玉璧。

王昌判斷,如果泰山軍真南下至臨汾,那走西邊道去龍門的可能更大。因為東邊道有些危險。

所謂臨沂的東道實際上就是從臨沂直接南下,然後經過聞喜隘口穿過峨嵋台地到達涑水上遊,順流進入河東腹地。

這條道路沿路狀況還是比較複雜的,聞喜隘口所在的這片丘陵地崎嶇狹窄,大軍經過隻能以一字長蛇陣穿過,這就大大增加了被伏擊的風險。

而縱然軍馬得行,後麵的糧秣供給也容易被聞喜本地的豪強給伏擊。

而聞喜本地的豪強是誰家呢?就是裴氏。裴氏如今出仕關西,泰山軍要是走這裡,必然會被其族給伏擊。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走這條聞喜道,雖然也能入關,但到底多走了路,遠不如西道走龍門更近。

而實際上,聞喜道更多的還是方便去京都。

如此種種,王昌判斷西道更會是泰山軍的出軍方向,於是先調集軍丁、力夫先修建了玉璧。

可惜了,王昌到底還是處在中下層,雖能對並州及河東的情況了如指掌,但卻不能從大局看出泰山軍的軍事動向。

實際上,人家泰山軍這一次的目標就是洛京,此非王昌所能察。

但不論如何,王昌在汾水南渡口修建玉璧的決策都是相當之高遠的。

因為其所遏製的龍門道,直接保障了關中的安全。

這條道之前也是援並大軍所來的通道。

走這條道的好處也很明顯,那就是道路易行,能開峨嵋台地的障礙,行進方便。此外,補給通暢,一路有汾水,大軍可與船隊同行,水陸並進。

所以,王昌修建完玉璧後就在那裡駐了三百兵,用以空扼道路。

但現在,隨著太原方麵的消息陸續傳來,王昌意識到胡軫的大軍正陷入巨大的危險之中。

那就是大軍所停留的介休一帶已經處在太原盆地上了,從太原到那裡一馬平川,泰山軍隨時可以用大規模騎軍對關西軍進行突襲。

而這一次胡軫軍過臨汾的時候,王昌特意留意了一下軍隊的戰馬數量,大致在六七千左右,雖然也是一支龐大的騎軍數量了,但還是和泰山軍有點差距。

所以王昌在信中勸誡胡軫,說如今趁著軍隊還未深入多少,當立即南下至汾水。

王昌還專門提到,如有必要甚至連臨汾都可棄,全軍全部撤退至汾水以南。到時候有玉璧在側,汾水在前,大軍在後,泰山軍絕對不能突進半步。

在信中,王昌是這麼為胡軫介紹玉璧砦的。

玉璧前臨汾河,可以作為天然塹壕,背依峨嵋嶺,地勢高峻,其四麵並臨深穀,深溝巨壑。敵縱有大軍十萬,也休想破玉璧。

那泰山軍如果選擇饒過玉璧不打呢?那也行,因為玉璧可直接威脅泰山軍的糧道。

泰山軍當然可以放棄玉璧不打,然後沿著汾水北岸行軍至龍門。但問題是,你大軍穿行,玉璧砦內的漢軍自不敢輕出,但你大軍走後,後麵的民夫糧道呢?

所以,這就逼得泰山軍必然要拿下玉璧。

而到時候,玉璧就將成為一台血肉磨台,絞碎泰山軍最後一絲血肉。

所以當困頓愁挫的胡軫看到王昌這一軍報後,你想想他得有多高興。可以說,如真像王昌說的那樣,那他的後路就有了。

而等到他再回軍臨汾,將東邊的柏壁再修好,到時候就可以以臨汾一地完全阻遏住泰山軍攻略河東的野望。

如此,胡軫心情舒暢。

而人一舒暢,胡軫就餓了,他對外麵的扈兵道:

“有鹿肉不,本帥餓了,炙點鹿肉來吃。”

扈兵應了一聲,然後就奔去輜營,而很快就難為的回來了。

原來,今天大軍忙著紮營,並沒有安排狩獵,所以沒有鹿肉。

胡軫高興沒難為人。但越是吃不到,胡軫就越是饞了。

於是其人大手一揮,就招呼自己的二百扈騎隨他出營,他們要去獵鹿去!

就這樣,二百騎護著胡軫,風馳電掣地飆到一片林垣,就準備來一頓狂飯的烤肉。

但很快,胡軫的好心情就被破壞了。

在他的北麵,應該是一片聚落地,那裡正火光衝天,黑煙嫋嫋。獰笑聲、哀嚎聲,他這裡都能聽得到。

胡軫一開始是嚇了一跳的,以為是泰山軍已經殺到附近了。但再看周遭牙兵們的表現,就知道不是那麼一回事。於是,他悶聲問自己的扈將,胡廣:

“你們知道這事?”

胡廣很為難,最後還是勸道:

“大帥,是樊稠他們部的。”

胡軫一下子就懂了,頓覺有些敗興,但也不好說什麼。畢竟他們西州兵就是這樣,臨戰劫掠,戰後劫掠,這就是老傳統了。

於是胡軫也就是覺得有些敗興,其他的也沒覺得有啥問題。

但就在他要回去的時候,從北麵突然響起狂暴的馬蹄聲,這下子胡軫意識到了什麼,其人夾著馬猛然竄跑回營,在他身後二百牙騎也不敢吭聲,護著胡軫就跑。

因為,泰山軍來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