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讚歌(1 / 2)

犁漢 請叫我陳總長 11517 字 2個月前

車馬粼粼,精甲曜日,根車內,張衝正和荀攸核對這一次的出征序列。

從太原到上黨,要先行南下走至祁縣一帶,然後再向東穿過蔣穀大道、軒車嶺,就可進入上黨地區西北大門武鄉。

這一段路其實並不長,從太原西南下走上黨,也就是二百餘裡,其間每三十裡又有一處驛站,道路非常發達。

實際上,當張衝的車架出太原門的時候,其先頭部隊早就已經抵達到了蔣穀大道外的穀口團柏穀。

本來,張衝是不想坐這種慢騰騰的軒車的,但為了方便和幕府吏士交流軍情,才不得以坐了這大車。

本來軍中也沒有這累贅物,這還是太原府庫裡的,據說是丁原的車架,現在倒是便宜了張衝。

此時,在這巨大的軒車內,張衝踞坐、荀攸、董昭、蒙沮三人分坐左右,正和張衝彙報著各軍行軍情況。

這一次上洛,泰山軍實際上兵分三路。

主路就是張衝所提掉的五萬大軍,他們將沿著太原道南下,然後在團柏穀穿越太嶽山進入上黨盆地。

而另外一路則是趙郡太守謝弼,將兵五千,沿著滏口陘進入上黨地區,和張衝的主路軍一起左右夾擊上黨。

而第三軍大軍則是鄴城留守張旦,統兵兩萬,沿著太行山北麓南下河內,然後三軍於河內野亡合軍,兵軍入洛。

這一軍策是荀攸所獻,他講京都為天下之中,四通八達,東南西北皆可上洛,而我軍實際上已三麵圍洛,無論是從北麵、東麵、西麵皆上洛。

東麵,有黑夫之河濟軍團,從濮陽沿著黃河一路西進,可直趨虎牢。但這條路上有盤踞在陳留一帶的張邈勢力,如果黑夫走這一條路,兩軍必戰。

而陳留張邈和豫州的袁紹為盟友,一旦陳留地區爆發戰事,袁紹必定參加。

而當前,泰山軍並沒有在中原進行決戰的準備,是以黑夫之河濟軍團可為牽製陳留敵軍的作用。

而且因為黑夫部已經牢牢占據大河渡口白馬渡,所以如有必要,鄴城方麵會南下支援河濟。

但總體來說,泰山軍之河濟方麵在此戰中主要采取牽製戰術,而不主動向西,不使戰事擴大發生不可測的結果。

黑夫之河濟軍團如此,泰山軍對洛陽西麵的處理也差不多。

如今,泰山軍在占據整個並州後,已經和關西漢庭在河東一帶對峙。按照一般的戰術,此時泰山軍南下上洛,多是要走河東這條路的。

實際上,一開始泰山軍高層也確是這麼想的。

因為,從太原道南下進攻河東,就能像一條錐子直插洛陽和長安之間。

從臨汾走汾水可以趨龍門渡,占據進入關中的門戶。從聞喜穿穀口,可進入河東腹安邑,占據富庶鹽池。

而一旦占據河東,就可以直接從茅津渡口過河,進入弘農陝縣,然後沿著崤函道向東,從西麵威脅洛陽。

這一條路也是曆代兵家常走的路,日後漢獻帝從河東回京都也是走的這條路。

但之後,張衝和諸多幕僚仔細研討後,還是放棄了這條路。

首先一個就是關西漢庭在河東方麵確實下了力。

他們沿著汾水和峨眉台地構建了一條防線,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玉璧。

此前泰山軍的飛軍背旗們曾在河東方麵的暗諜幫助下深入到河東,也曾遠觀過這一壁壘,甚是險要。

泰山軍要是走這條路下河東,即便最後拿下玉璧,也會極大的挫兵鋒,得不償失。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走這一條路,會逼得關西和關東聯合。崤函道本就是處在兩京之間,而一旦張衝橫插而入,誰也不能保證兩京不會摒棄前嫌,聯手夾擊泰山軍。

而到時候,關西軍在函穀關、關東軍在澠池,前後夾擊,背後又是大河,必將陷入四麵包圍的境地。

所以多方考慮,張衝放棄從西麵進攻洛陽的計劃。

但卻有一條古道被張衝用起來了,那就是王屋道。

這條道實際上就是從聞喜口外的涑水河上遊向東南行,過橫嶺關,經過皋落,穿越王屋山區而抵達垣曲縣,之後就可以經齊子嶺、軹關進入河內郡界,然後從這裡南渡孟津,就能進入京都。

這條道路開辟的非常早,春秋時期晉人為了打通通往中原的道路,特意進攻王屋山內的赤狄。

此後晉人多次出路此道,與齊、楚競爭中原霸權。

這條道也是從河東地區進入河洛最近的一條路,但可惜現在泰山軍並沒有能完全掌握這條道,隻能讓飛軍的哨騎、遊奕穿行此間。

如今,泰山軍和關西軍對峙的第一線依舊是雀鼠道附近,雖然介休之戰後,關西軍將穀內的兵馬全部撤到了穀後,但依舊在穀間修建壁壘阻擋泰山軍。

所以,泰山軍和關西軍還是在臨汾盆地的最北緣對峙,而王屋道的入口卻在臨汾盆地的最南端,所以泰山軍是很難過去的。

而現在之所以還能走哨探遊奕,還是因為董昭打通了聞喜裴氏的關係,正是有這個地頭蛇的幫助,泰山軍才可以小股人馬往來,為張衝提供河洛最新的動態。

於是,這剩下的唯一能通行大軍的,就隻有北麵了。

而要想從北麵進攻洛陽,實際上就是一個地區一個渡口。

地區就是河內,渡口就是孟津渡。

從京都上東門出發,折北六十餘裡,就到了孟津渡,而過河之後就進入到河內。

河內這個地方可以說是河洛地區北麵最重要的地區。從太行山南麓到大河之間,從王屋山到汲縣,這片不大的地區可謂兵家必爭之地。

這裡以前就南陽,為太行山南之意。過去,晉人得之而霸業成,秦人得之而能與三晉爭,前漢爭中原,則先定河內,本朝光武經營河北,則以河內為固,進而複洛陽。

可以說,河內這片地區就是洛陽的北麵防禦核心。所以,關東朝廷在河內方麵的防禦是非常嚴密的。

不過,從北麵進入洛陽雖然隻有河內這一條路,但進入河內卻有三條路。

一條就是從河北沿著太行山東麓南下,比如張衝讓張旦統軍兩萬從鄴城出發,走的就是這條路。

這條路也是河北地區到河洛地區最便捷之路,為用兵河洛者首選。後世,石勒攻洛陽就是從這條路走。

第二條路,就是從太行陘。

太行陘在河內懷縣西北三十裡,是太行山第二條中斷陘口。

從這裡穿越太行山麓,就能過長平、上黨二地,然後沿著多處水道進入太原盆地。

而現在,張衝所率之主力軍就是從這條路走。

可以說,這條路也是並州地區進入洛陽的主要通道。昔日並州丁原帶著邊軍南下的時候,就是走的這條路。

從太原、經上黨、河內、河陽,長驅入洛,五日便至。

所以此後權臣多置霸府於太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一旦洛陽有警,晉陽兵馬五日便能殺到洛陽對岸。

而第三條路,就是剛剛說的走王屋道。

從太原沿著汾水一路南下,然後在臨汾、聞喜一帶東入含口,然後越過王屋山,進入垣縣,之後向東過齊子嶺、軹關然後至河陽。

隻是現在這條路被關西軍所阻,不能通行大軍,殊為可惜。

不然泰山軍從這三條路並力進攻河內,能更穩操勝券,而不像現在主力大軍要先攻克上黨。

上黨,上黨,與天同黨,可見高巍。

這片地區是處於太行、太嶽山脈中間的一塊盆地,以長子為核心,物產豐富,交通便利。

但要拿下上黨卻並不同意,這裡台地多,山脈破碎,行軍不容易,反而對於防守一方來說更為有利。

也正是考慮上黨高地的地理險惡,張衝才令邯鄲、鄴城兩麵在太行山東側進攻上黨。

這樣一旦張衝大軍受阻於上黨,謝弼和張旦的大軍則可以從滏口、太行陘兩地,在東麵和南麵進攻上黨。

可以說,荀攸布置的軍略是非常合張衝心思的。

一方麵儘可能聚集兵力進攻一敵,另一方麵又有多路配合,既能齊頭並進,又能左右鉗形攻勢,互相減輕壓力。

但張衝的攻勢這麼聲勢浩大,洛陽方麵也不全是蠢蛋。

實際上,他們自己在洛陽北麵的防守是非常完備的。

先是最重要的孟津渡,關東軍就建立了三條城。分彆在北岸、河心沙洲、南岸各修造了三座堅壁,取名“河陽三城”。

三城修畢,大將軍何進就曾視察過這三城,直接評價:

“人造之險,自古莫如此三城。向使城內積穀三十年儲,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

京中有識者皆言,大將軍此言,成乃敗亡之語。

但何進卻不為所動,而是大力經營河陽三城,不僅在河橋之南修建了河陰倉,在裡麵囤積了百萬石積糧。

還將自己的族弟何榮舉為河陽尉,權河陽三城防務。

而除了對孟津的擴建外,關東方麵同樣在河內的野王城進行擴建。

野王為河內郡治所在,為三路交彙之地,是河內樞紐所在。而現在的河內郡守是薛洪,就駐紮在野王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