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至一個時辰,從趙雲軍陣到前線百花山嶺下的軍砦,人流穿梭如織。
不斷有傷員被送下,也不斷有前方軍吏將敵軍旗幟送回報功,整個戰場形勢一下子就到了高潮。
此時趙雲正帶著所部突騎不斷遊弋在戰線的各個位置,不斷為各軍激勵士氣。
而趙雲的出現,也確實讓各營泰山軍勇氣奮發,此前,他們雖然並不是直接隸屬於這位小國舅的麾下,但對於這位驍勇善戰的猛士由衷欽佩。
人都會自我比較,如自己是王上的小舅子,早就會留在後方混軍功了,哪會像趙雲一樣從基層做起,親臨一線,不避矢石。
但看著奮發向前的吏士們,縱馬奔馳的趙雲卻眉頭緊鎖。
就在剛剛,他看到這樣一幕:
有三個吏士正推著撞車準備衝擊敵軍營門,但對麵的箭矢委實銳利密集,推行不過十餘步,就有一名吏士中箭倒地。
而那邊人倒了,剩下的兩個繼續在推,並沒有停下腳步。但沒過多久,剩下的兩個也中箭倒地了,那座撞車就這樣停擺在戰場上。
但很快,從後麵又上來三個人,他們舉著牌楯,頂著箭矢,衝向撞車,在三人的努力下,撞車終於推過這片殺場,撞在了對麵的營門上。
整個過程,所有人都神態鎮定,彷佛他們身處的並不是血肉橫飛的戰場而是一處農田,他們推的也不是撞車而是犁車。
之後,三名受傷倒地的吏士被後方的擔架隊給送到了後方,整個戰場進程沒有絲毫受到影響。
趙雲看到這一幕,是既驕傲又難過。
驕傲是,泰山軍的製度合理,用擔架隊來運送傷員,這樣前線的吏士們就不會因要馱運傷員下前線,所以泰山軍能保持著一個很高的戰鬥效率。
趙雲還驕傲的是,經過這些年的征戰,泰山軍的吏士們已經非常習慣於這樣的戰場態勢,並遊刃有餘。
但趙雲難過的也是這裡。
如此好男兒卻要殞命在這處無名戰場,是,潞縣確實重要,為了拿下潞縣必要的傷亡是可以接受的。
但放眼整個天下,如潞縣這樣兵家必爭之地又有多少?如果各個這般血鬥,那得付出多少人的生命。
這一刻,趙雲才真正理解,為何太學正陶黯曾說:“取天下宜在速。”
隻是想到這裡,趙雲歎氣:
“但可惜這些頑固土豪、漢室餘孽不肯束手就擒啊!”
念此,趙雲猛然下令:
“令善射軍對前方壁壘點射!”
趙雲麾下的原飛豹軍左衛是突騎,但能馬上騎射者屬實不少,此刻趙雲令下,從他身後射出密密麻麻的箭矢,覆蓋在壁壘上方,激起一陣哀嚎。
而前方的泰山軍吏士們看見主將親援,突騎友軍的箭矢又快又準,紛紛喝彩。
但趙雲也就隻能做到這裡了,這片戰場很大,需要他支援火力的部隊有很多。所以在看到前方已經不斷攀附上營砦的身影,趙雲調轉馬頭,向著南麵疾馳。
泰山軍發展至今,其軍隊戰術編製常常因為所處地理和具體敵人情況而不斷調整,但整體的職能劃分卻沒有太多改變。
如趙雲自己現在的控鶴軍雖然也是最新編練的,但依舊有扈軍、陷陣、選鋒、突騎、步甲五個職能兵種。
張衝作為泰山軍的創立之主,他的個人風格就決定了泰山軍的軍製發展。
自一開始,泰山軍就特彆重視甲胄和弓矢。
在戰術上,每當兵刃相接之際,披重鎧執利刃者令為排頭,披半甲善射者自後衝擊,精兵立於彆地觀望,勿令下馬,勢有不及處即接應之。
正是在這一戰術,衍生出泰山軍現在的五大軍種。
首先是最重要的扈兵。
扈兵的職能是扈從主將,為一軍之最精銳者。如趙雲這個級彆的軍將,定製有百人的扈兵。
這些人皆著亮色水銀甲,萬軍之中,最是突出。這些人行則在後,陣則居內,扈從主將帳下左右。
而趙雲的扈兵此時就將趙雲緊緊的圍繞著,時刻警惕著戰場周圍射來的流矢。
這些百人騎隊因為皆披亮色水銀甲,在陽光的照耀下,整個人都閃閃發光。而各營的吏士們隻要看見這一大團精甲曜日而來,就知道是趙雲來了。
而趙雲部除了這百人的扈兵外,還有一支人數在二百至三百人左右的陷陣,主將就是韓當。
將陷陣之卒專門列為一部也是泰山軍的特色。
這些人其實也是趙雲直屬的扈兵,隻是和扈兵不同,陷陣是專門作為主將的總預備來執行決定勝負的任務的。
所以和扈兵一樣,這些人皆是全軍最精銳的兵種,隻有在最關鍵的時候才會被投入到戰場上。
就比如剛剛,趙雲見前營的徐盛部支撐不住了,當即就將韓當的陷陣投入到了那裡。
這就是陷陣之軍的作用。
而除了扈軍和陷陣是直屬於趙雲之外,他手上還有一部為“選鋒”。
選鋒其實是當年飛軍外司之遊奕下放的結果。
當年泰山軍人數還少,應對的戰事也不算複雜,所以就將全軍遊奕統合為一部來使用,暫時調配到各軍。
但現在隨著戰場形勢越來越複雜,泰山軍各軍主將需要及時的了解到戰場信息,於是特將遊奕下放到各軍,編為選鋒。
所謂選鋒者,哨探也。
張衝用兵之初就極為重視遠放斥候,偵探敵情。規定行軍之中,每十裡一哨騎,連放六十裡。
而能作為一軍之選鋒者,皆是精銳,如當年太史慈就是從選鋒中一路走出來的,而如太史慈一般出身,從選鋒殺出,披堅執銳,叱吒風雲的,還有很多。
可以說,軍中猛將之搖籃,非選鋒莫屬。
但選鋒的人數並不多,以趙雲之控鶴軍為例,一軍也不過有五十名選鋒。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能肩負選鋒哨探之職的,除了馬術精湛,性情勇悍之外,還要熟悉山川地理,最重要的得多智。
因為兩軍哨探的交鋒,往往都是智慧和機心的考驗,為了捉生探問敵營虛實,敵我雙方的哨探總是埋伏與反埋伏,不斷博弈。
此等劇烈心智對抗,非人中之傑不能勝任。
而除了,扈兵、陷陣、選鋒這些特殊兵種之外,更多的還是步甲和突騎。
以控鶴軍為例,全軍兵額在五千,但實額四千三百二十六人。扈兵、陷陣、選鋒這些加起來也就是五百人左右,剩下的都是突騎和步甲。
而一般步甲人數又在突騎的三倍。
而步甲可分五營,分彆為前、後、左、右、中,每營人數在六百至八百人不等。
一般來說,每營編製都在千人左右,但實際上拋開輜重兵、文吏、還有一些行軍中的傷減員,每次作戰各營的實際人數都是不同的。
如徐盛的前營作為排頭營,經過多日行軍戰鬥的損失減員,在參與潞縣之戰的時候實際戰鬥人數在七百六十四人。
但彆看人數少,實際上各兵種的配合同樣不少。步槊、刀牌、重兵、弓弩、弩炮皆有。而戰法也是遠、中、近不斷配合,可以說非常有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