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安民(2 / 2)

犁漢 請叫我陳總長 9346 字 4個月前

甚至一些官署的小吏、佐官也要減少俸米,將多餘的供應城上。

但隻有一個群體在這糟糕的城內一點不受影響,那就是各裡的公卿們。

他們似乎忘記了這場戰鬥是和自己命運緊密相連的,幾乎無一例外,所有子弟都留在了京都裡社的高牆內,一步不出。

甚至他們還利用城內有限的物資在各裡建設坊區,相互之間互保,然後就坐擁著數十代積攢的財富和粟米囤在家中。

可以說,這些裡社簡直就是在京都城內構建了自己的一個壁壘,幾乎與南北二宮相比擬。

所以,當朱儁的人來要強征他們家中苑陵內的竹子時,其結果可想而知。

他們隻給了來者一個字:

“滾!”

實際上,當那夜朱儁的扈兵衝入劉虞的府邸抓走劉和後,雙方的關係就已經貌合神離了。

此前在北門又親眼見過朱儁麾下銳兵在野戰中大敗於泰山軍後,他們就對於守城這事不怎麼上心了,反而全心全意經營著自己的裡社。

而之前朱儁在防守戰中也不再征求他們的意見。此時的公卿們甚至覺得朱儁的這些人又是來搜刮他們的。

也曾有一些公卿子弟對長輩們講過唇亡齒寒,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

但卻被長輩們訓斥:

“小兒輩懂些什麼?你知道的這些,我在你這麼大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而我現在懂的,你卻如何也不了解。還來教我做事?”

有些長輩傲慢,不解釋其中的道理,直接威壓了事。

有些卻也為自家子弟講述這裡麵的道理。

原來對於公卿們來說,公與私是分明的。在防守京都中,如果在和泰山軍的戰鬥中將十餘代積蓄消耗掉了,那和被泰山軍劫掠了有什麼分彆?

難道給你朱儁用就不是用了?

這還是打贏了的結果,而如果打輸了,這些人又會因為在守城戰中資助了朱儁而被牽連。

而且在他們這些人看來,後者的可能要遠遠大於前者。

甚至,不少人已經暗暗下好準備等泰山軍入城後就迎接他們,畢竟哪個新朝不需要幾個遺老來裝點門麵了?

隻是目前這種看法還是私下的,並不占主流。

那些前來索要竹子的漢軍大多都是城內的北軍出身,家裡哪個和這些公卿不是沾親帶故的?甚至他們之中不少人就是這些人的門客出身。

所以在麵對主家的訓斥,縱然有著朱儁的手書,他們還是灰頭土臉的撤了回去。

最後,少數幾個怕交不了差事,索性將西市的門牆給拆了,然後取下些竹節木板布置到了城頭。

至於這效果如何,他們也不管了,反正朱儁都已經臥床不起了,反正他們這些人也不用替江淮兵們守城牆。

之後的數日,京都城就一直在這樣的低烈度戰事中度過。雖然難熬,但也沒多大危險。

而這這個過程中,泰山軍也開始了對京都附近裡社進行宣撫。

京都作為天下最龐大的都邑,常駐人口達到二十萬。彆看這點人數在後世好像不多,但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供應這麼龐大的脫產城市人口那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在維係這些京都人生活的物資中,如粟米、衣帛倒是可以從天下其他地方轉輸,但一些日用的如薪柴、蔬菜等事物都是從京都附近的莊園產出供應的。

而京都所在的河洛盆地是華夏開發最早的片區之一,無數的莊園、裡社在這裡星羅棋布。

而泰山軍五六萬大軍布置在這裡,不可避免的就要處理和這些地方上的關係。

對於這個,泰山軍都是做熟了的,自有一套成熟辦法。

他們一到地方,就在鄉間裡社張榜安民,又讓嗓門大者,騎馬遊走這些裡社之間,不斷宣講著泰山軍的政策。

這些政策歸根結底就是一條:

“不殺人”,“不相擾”。

這是張衝在北邙山大本營照發全軍的指示。如今正是攻略京都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不宜在地方上大肆行動,激發土豪變亂。

所以,各軍按照各自畫好的片區,開始和這些地方接觸,達成暫時的統戰。

而與此同時,泰山軍還在地方上大肆采購,以市麵價格的一倍來采買物資、招募民夫支前。

而所到之處,泰山軍照常救濟貧民、老弱,將泰山軍的底色亮給了這些人看。

他們泰山軍就是窮人自己的隊伍。

一開始,京畿附近的黔首百姓們都將信將疑,甚至原先很多都要舉家向著南方遷移。

但等看到泰山軍是真給錢,而且給的還特彆大方,他們就開始愈加信服。最後到了,凡泰山軍所言,必是真的。

他們記住了那些宣撫吏士們說的:

“咱們泰山軍最講誠信了,說到就做到。”

後來當這些人從宣撫吏們更了解到,在泰山軍治下都實行土地改革,實現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這些人更激動了,隻是有些人倒是不安,他們問宣撫們:

“如果地分給我們,那豪家就不指導我們種地了,那時候咱們可就要餓肚子了。”

種地的不懂種地,這並不是一句笑話,而是在這個時代真實的反應著的。

農學的一切知識,包括選育種子、曆法、時節,統統都是掌握在豪強的手裡,而那些佃戶們就是純粹的牛馬,隻在豪勢家生子們的安排下,機械的挖壟,填土。

地雖然是他們種的,但到底是怎麼種的,他們一無所知。

宣撫們都是老吏了,不知道處理過多少這樣的問題,於是告訴他們安心。

他們向這些農人許諾:

“咱們泰山軍一定讓你們過上好日子。”

“還記得我們怎麼說的?”

農人們異口同聲說道:

“咱們泰山軍,說到做到。”

一時間,到處都是奔走相告,一股樂觀的氛圍洋溢在這片古老的京畿地上。

許多農佃們甚至在夜夢中都在笑,他們心中多少還有一點不敢相信,但內心又不斷有一個渴望的聲音告訴他:

“也許,這一次是真的呢?”

對於京畿之地發生的這些,各莊園的塢壁主們自然是有數的,也很恐慌。但他們壓根不敢麵怒,隻要那邊六萬的泰山軍大軍還駐紮在那裡,一切都翻不了天。

漸漸的,盆地內的喜悅上升為狂熱,他們紛紛帶著家中所有男丁前來支應泰山軍,縱然已經沒有什麼需要他們乾的了,但他們還質樸的留在那裡。

這就是人心。

而有了這些人的支持,泰山軍不僅在城外站穩了跟腳,甚至還反客為主,將京畿地區變成了內線熟地,反倒是京都被孤立了。

如是,戰場雙方,主客易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