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福號是一艘大型福船,船長三十三丈,最寬處十五丈,有五根桅杆。這船有火炮二十八門,通天炮首尾各一門,鬼神炮四門,滿載三千人,現載一千五百人左右。
此外,還有小艇六艘各掛船舷。船艙有上中下三層,船艙之上有塔樓,也有三層。整個下西洋船隊共有這樣的大型福船十艘,各色中小型補給船、水船、菜船、炭船三十餘艘。當然,還有大太監鄭和的旗艦寶船,那船更是長五十餘丈,七桅巨船,各色火炮一百二十八門。
這艘大船上,有統領一名,掌管整條船的水手、船丁和航行。有監軍一名,通常是宮裡的太監,他掌管文書、物資和記錄。最後就是道官一名,道官負責星象、指引、聯絡和妖邪事宜,也負責船上的治病。
所以,從職責和地位來說,張虛燁雖然品級低,但是權利大,是位卑權重的典型。他在塔樓上有獨立的艙房,有自己的手下,可以單獨開小灶,福利待遇都相當不錯。也怪不得牛大柱身為他的副官會如此高興。
張虛燁穿著藏青色的寬袖大氅,內裡是青灰色的道人常服。腰間掛著金魚袋,頭上戴著四方巾。他行走在清福號的甲板上,附近的水手、船丁看到他都低頭行禮。
站在船頭極目四眺,不遠處是一艘水船,這是一艘淡水補給船,更遠一點是一艘菜船,菜船上種有各色蔬菜,還養著雞鴨羊馬。再遠處依稀可見一艘大船,那是同為大型福船的遠福號。
三十多艘大小艦船在茫茫的海上航行,組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麵白無須,穿著緋色內官常服,帶著一個小太監的太監來到他的身邊。這人一出現,張虛燁腦中就閃過他的介紹。
【馮材,字立海。禦馬監大太監,清福號監軍。】
“馮公公好!”張虛燁對他拱拱手。
“張道長好!”馮材同樣拱拱手。
兩人並不熟悉,馮材是當今聖上的內官,在北平的時候就跟著當時的燕王。彆看他是一個太監,但是他和大太監鄭和一樣,都是能文能武,跟著永樂帝南征北戰的人。
這次下西洋受到文官集團的抵製,其實在朝堂上是沒有通過的。但是大帝是什麼人,文官的抵製就能讓他退讓?當然沒有!既然文官抵製,那乾脆就不用朝廷出麵。
這次南下的兵丁,都是靖難之役的北方士卒,負責人是鄭和這個大太監,整個行動都是內帑出錢,和朝廷百官沒有半點關係。這次行動的盈虧都是皇帝自己承受。若不是永樂帝登基的時候查抄了一大批‘亂臣賊子’,他哪裡有錢組織這種遠征。
想到這裡,張虛燁又不免想到:“這次下西洋基本盤都是北方人,是永樂帝的忠實擁躉。而自己的身份卻是南方泉州人士,那為何自己會被征召入行,進入這次行動?”
北方也有道觀的,那些道人也是永樂帝的擁躉,按理說應該用北方道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