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邊的太監同意的點點頭。這藩國之中安南是最跳的,他們尤其仰慕大明文化,多次上表請求道觀入駐。嗬嗬,他們的心思朝堂上下誰人不知,無非就是想要偷學拜師我道門法術罷了。
兩個太監其實都明白,這次安南膽大到敢包圍他們大明船隊,無非就是有‘那位’在身後支持,估計那位也許諾出不少承諾,才讓安南王昏了頭,跟著那位一同反抗。
“大爺,南方諸道推舉的幾個道官目前還很老實……我們是不是……”那太監想了一下,還是對鄭和說出這話。
鄭和聽見這話,他臉上的風輕雲淡也消失,反而是皺眉思索了一陣。他搖搖頭說:“不要輕舉妄動,南方諸道勢力強大,就算是聖上也不想和其對著乾,我們還是以分化為主。南方諸道有七個主要道觀,數十真人,他們不可能是鐵板一塊。而且道人不理朝政也是祖訓,我們隻要沉住氣,也不怕他們翻起什麼浪來。”
道人和朝廷的關係實在是太過緊密,道人掌握著法術,很多技術都是從道觀流出的。彆的不說,那些寶甲和符兵都要靠道人製作,真的和道人們撕破臉,那就動搖了帝國的根基。
現在情勢緊張,還是因為靖難之役,有些道人不理解聖上的行為,少部分道人同情建文帝,大部分道人秉持中立,還在觀望之中。現在隻要將建文帝殺了,那些中立的道人沒了盼頭,自然就會倒向永樂帝,在大勢所趨下,那少部分的道人也隻能隨大流,再次給帝國服務。
這次出海,目的就是解決建文帝。如果將建文帝滅殺在海外,那麼國內自然是風平浪靜,最終四海歸心,天下太平。若是建文帝帶著海外藩兵侵入國土,這自然又是一場叔侄刀兵相向,難免再次引起國內動蕩。
鄭和搖了搖頭,歎口氣想到:“建文啊建文,你怎麼就不好好的去死呢?國不可兩皇相爭,這動搖國本啊……”
就在鄭和胡思亂想的時候,遠處也發出嗚嗚的牛角號聲,一個體型龐大,約莫有一丈高的大漢,坐在一頭巨大的白象身上,向著占城緩緩而來。
鄭和看到這人,他眼睛微微一眯,先天大宗師的本能讓他覺得眼前的人實力不一般……他立刻問道:“這是何人?”
他身邊的太監也不知,立刻就去詢問占城官員。馬上有人過來回到:“回稟上國將軍,那就是高棉蠻人的王,他自稱‘阿奴濕婆’,信仰外道,崇拜外神。據說有山鬼血脈,是個非常凶殘的人。”
山鬼之中,女性白皙貌美,男性則是雄壯醜陋,也被稱為山怪或者山魈。
鄭和聽了搖搖頭,說:“有我大明神仙不信,有我大明道統不尊,竟然信仰外道外神,簡直不可理喻。”
旁邊的占城官員一聽,也立刻說道:“是啊,這些蠻人最是可惡,他們不服王化,不尊王禮,經常來掠奪我占婆子民,還不許占婆人學大明文字,說大明官話,簡直是豈有此理!”
其他的還沒什麼,但是這官員說道‘不許占婆人學大明文字,說大明官話’這就讓鄭和勃然大怒道:“豈有此理!這等惡徒,豈有讓他活著之理,山間野人,也敢褻瀆王化!”
彆的都能忍,反正不是傷害大明子民。但是這不許說大明官話,不許學大明文字,這就觸碰到了大明人的逆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