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燕貼木兒薨(1 / 2)

四月十五日。

經過多日審判,怯薛歹名額造假一事終於出了結果。

由伯顏親自草擬的意見。

凡是參與其中的大大小小官員,均死刑。

伯顏的狠辣程度超出劉淵的想象,劉淵本打算根據官員涉及程度分批處理。

但是,既然伯顏既然主動出手,劉淵也就順水推舟,等伯顏倒台之後,再為其中一些官員平反。

遲來的正義也是正義嘛。

殺這麼多官員,抄家就能充實不少國庫,而且減少了流放等諸多人力費用。

當然,最主要的是,這些官員裡麵有好人的幾率估計太小,雖說不是直接欺淩鄉裡,但是他們間接造成的損害更大。

如此處理,也算好結果。

同時,從此件事情,也讓劉淵深刻了解到元中後期的暴虐。

與元世祖在位之時相比,許多政策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忽必烈即位之初公開宣示要寬刑慎法,重視愛惜人命。

他要求犯下死罪的必須詳細酌定後才能行刑,甚至規定皇帝給犯人判下死刑後需要過幾天再重新審核一次,以避免衝動判刑。

他在位時期,死刑最多的一年是278人,最少的一年僅7人,還有四年是沒有人。

事實上,忽必烈在位的三十多年裡,判死刑的人僅僅兩千多人。

然而,自忽必烈之後,由於皇帝繼承出現一個意外接著一個意外的情況。

因此,這些就開始廢了。

畢竟,新皇上位,肯定要清洗政敵啊。

到了權臣當朝,死刑也越來越多。

就以漢世侯保定張家為例。

主人公張珪。

他是元朝名將張弘範之子,張弘範則是元將張柔的第九子,他們家族三代為元朝效力,功勳卓著。

張珪本人在元朝政壇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曾任中書平章政事,封蔡國公。

然而,隨著元朝政治鬥爭的加劇,張珪及其家族也卷入了其中。

事情表麵起因是張珪兒子張景武犯事。

張景武作為張珪的長子,曾任定遠大將軍、保定等路上萬戶,在地方上擁有一定的勢力和影響力。

他率鄉民打死了數百名在境內劫掠的大都元兵,這一行為觸怒了當時的參知政事也先捏。

也先捏以兵至保定,將張景武及張珪的另外四個兒子統統拿獲,並處以酷刑處死,同時抄沒了他們的家產。

不僅張景武等五人慘遭殺害,張珪的遺孀和女兒也未能幸免於難。

張家的女眷慘遭元兵蹂躪,張珪的四女兒甚至被也先捏糟蹋後納為小妾。

而引發這件事情的真正原因是張珪在泰定帝時期曾為其說好話,而泰定帝是文宗圖帖睦爾的政敵。因此,當文宗坐穩皇位後,便對張珪及其家族進行了清算。

......

怯薛歹名額造假一事,涉及的範圍很廣。

其中、色目官員遭受到了最大的損失,大批量的色目官員被判處死刑,無數色目家眷也遭受了嚴厲對待。

當然,蒙古貴族由於貪婪,也被卷入其中。

自然而然也不能放棄。

畢竟,元朝連王爺都不知道殺了多少。

大都人民再次見識到了一場好戲。

許多人都在刑場翹首以待,紛紛破口大罵。

當然,他們大多數不關係這些人是誰,犯了什麼罪,無非就是發泄痛快罷了。

一場好事接著一場。

大都人民過了一個好年。

劉淵派阿魯繼續發動書會人員,編寫話劇,派了無數說書人在大都各地說書。

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的是一清二楚。

惟妙惟肖。

一時間,說書人的費用都上漲了不少。

在這裡麵,還有一點需要關注的,說書人嘴中,伯顏被刻畫成了一個大正派,前幾日的燒毀文書、砍色目商人的腦袋,以及今日抄官員家的事情,伯顏都是主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