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冊封這些將領為諸侯王,老爹還有更深一層的考量。
分封之前,老爹曾召集起這些將領,以及章邯等三秦將,英布、共敖等被他看好而分封的將領,對他們道:“身披盔甲手拿武器,露營野外拋卻生死苦戰三年,終於消滅秦國平定天下,這都是諸位將相與我的功績。”言下之意,天下是咱們打下來的,也應當咱們這些人來劃分進行掌管。
由此可見老爹的分封,更多體現在功勳上,也就是說誰在滅秦中立有大功,就封誰,大家全憑實力說話。
老爹之所以那麼大方,主動分封了這麼一大批“軍功階層”,完全也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因為他名義上就是義帝熊心麾下的一名將領,此外在滅秦中立下的功勞最大。他分封那麼多將領為諸侯,自然是為了獲得他們的支持,擁護他自立為大楚霸王。
除了他獨占的大楚保持完整外,其餘老牌六國也被這些“軍功階層”以及章邯等秦朝降將,給全部分解成了兩塊或者三塊,如此最大程度弱化了彆的諸侯國實力,保證了大楚的一家獨大。
以此來看,老爹的分封也不是那麼單純良善,也充滿了陰謀算計,攫取起自身利益來也是毫不手軟。
相比較而言,劉邦對於異姓諸侯王,抱定的態度是能不封就不封。比如韓信那麼大功勞,打下齊地時求封,都引起他強烈不滿。
最終劉邦分封的八個異姓諸侯王,像吳芮、臧荼、張耳,都是項羽所封的十八諸侯之一,韓信、彭越、英布也都已經是一方諸侯,僅僅缺少名分,不過是對客觀事實的承認,並且對於三人的封賞,是在覆滅大楚前劉邦就有過承諾。韓王信,是劉邦在與項羽大戰的最激烈時,為了穩固韓地,特定情形下所立。
最後一個燕王盧綰,是劉邦滅掉了前燕王臧荼後所封,不在第一批封王之列。並且盧綰是他發小,兩家世代交好,兩人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
其餘像蕭何、曹參、周勃、樊噲、酈商等,那怕立下的功勞再大,也都沒有封王,最高不過封侯而已。
敏銳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項昌,就此誕生了一個攻心毒計:你不是不想封嗎?好,那就由我大楚來替你來封。我大楚就是這等為人著想,樂做好事。
項昌經過綜合考量,多方謀算,精心炮製出了一份霸王所封新十五諸侯王名單:
大楚霸王項羽,原疆域不變,王號不變。
共尉,繼承父親共敖臨江王封號,疆域不變。(項羽所封的臨江王共敖眼下已經亡故。)
臧荼,原疆域不變,王號不變。
英布,封九江王,與大楚約為兄弟,封地包括原九江王國疆域,外加而今衡山王國全部疆域。
彭越,封梁王,與大楚約為兄弟,封地為原魏國全部疆域。
韓信,封齊王,與大楚約為兄弟,封地為原齊國全部疆域。
呂澤,封秦王,封地為原先秦國之地儘歸屬之。
此外曹參封代王,王陵封常山王,周勃封趙王,樊噲封遼東王,周昌封韓王,酈商封河南王,蕭何封漢中王,靳歙封巴蜀王,原王號所封的疆域儘歸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