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保持在萬公裡每秒速度以下,飛碟就有相對反應的時間,能夠依靠自身先進的多重掃描識彆儀器,做出雙重以上確認,提前選擇最佳角度避險,並保持速度大致不變,隨後重新回到原有航線。
在速度達到一定數值後,人的神經反應速率,注定了人工操作是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的。
隻有依賴飛碟強大的計算能力,在毫秒甚至微秒的時間領域進行適應變化。
一前一後2艘金色豹紋飛碟,持續掙脫地星引力的牽扯,速度已經越來越快,終於達到最高巡航速度1000KM/S。
梅蘭因乘坐的飛碟在前,迎頭趨向火星公轉而來的方向,用近乎跳躍式的速度勇往直前。
梅蘭因站在控製台前,第一次以飛碟的極限速度航行,心裡的緊張毋庸置疑,心臟呯呯直跳快到嗓子眼了。
盯著屏幕上一閃而過的圖像,猶如置身於極速賽車的跑道上,那種身心似乎都不屬於自己的飄忽不定感覺,驚險而又刺激,令人熱血沸騰。
伸手按下一個碟尾監視按鈕,梅蘭因發現身後的另一艘飛碟,雖然隻間隔了5秒時間,但肉眼已經無法辨清它的大小。
點擊放大鍵才能看到一隻金色蒼蠅般的小點,同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緊隨在後。
地星在拉長距離,放大後的圖像也變成了一顆藍色小豆子,還在以秒為單位縮小,直到10分鐘後消失在視野中。
外界星空溫度越來越低,金色豹紋飛碟通過自動感應控製,適時地啟動了“相磁發射”裝置。
通過外殼突出部,在飛碟四周形成厚達5M的磁力場域,阻滯一切太空冰凍微塵衝擊,延緩低溫侵襲。
飛碟同時依靠自身粒子發動機的餘熱,擴散至飛碟外殼,避免超低溫冰凍連鎖反應。
根據預計時間,大約30小時後可以抵近火星軌道。
並軌之後再進入大氣層,降落在指定的位置。
地星曆,1月22日星期五,下午7點。
金色豹紋飛碟順利靠近火星公轉軌道,關閉暗能裝置讓其引力捕捉,然後減速逐步並軌運行,根據情況穿入稀薄的大氣層。
通過反自轉方向飛行一段時間,對火星全貌與經緯度進行掃描繪圖。
分析整理,很快得出各項初步數據,比地星僅僅依賴探測器得到的結果,全麵而真實。
表麵數據與地星總署提供的資料基本一致,更深入的探測分布圖根本沒有。
需要依靠自身的能力與設備性能,去完成探礦任務。
斯特勞爾家族此次太空探險行動,尚屬地星本土勢力首次獨立執行。
人員培訓、設備製造、儀器采購等,幾乎全部依賴地星總署支持。
天生就有許多不足與缺陷,根本無法與地星總署專業人士、高端設備、精密儀器相比。
與地星總署比較,斯特勞爾家族當然全麵處於劣勢,沒有一點優勢。
不過,與本土其他勢力對比,優勢就很是明顯了。
首先是2艘金色豹紋飛碟,價值不菲性能突出,機動靈活往返便捷,效率很高優勢明顯。
這是斯特勞爾家族,遺留的巨額財富之一,給子孫後代帶來了現時的好處,省去了難以承受的前期投入,有著先天強橫的優勢。
其二是飛碟自帶的掃描裝置,雖然並不專業,應用於礦產勘探,技術上也落後了200年,卻比采購的探測儀器要強不少,至少在精度與準確性上要領先。
這畢竟是外星原裝技術,對於不很複雜的地表檢測與元素成份分析,當然有著可靠保證。
地星總署麵向全星出售的勘探儀器,估計也是百年前的老技術。
連挖掘設備深度,都控製在100米內,會賣高端的技術裝備嗎?非要去想的話就是白日做夢。
設備零件全部都本土生產,除了少數技術指導是駐守人員外,設備製造、生產操作、工藝檢測都是本土工人完成。
好壞難以判斷,隻能自行校準了。
其三是後備手段,是本土勢力無可比擬的。
那就是護衛機甲“小離子”,這台已經完成希金帝國最新尖端機器人軟件更新的尋寶利器,可以在斯特勞爾家族遭遇巨大難題時,發揮難以置信的作用。
確保家族整個太空挖掘任務,不會虧損而歸。
做這件事需要絕對保密,梅蘭因也不想過早暴露它的存在。
不到萬不得已是堅決不出手的,這個是底線原則。
有了這三大保證,在火星探險過程中,斯特勞爾家族將注定不會落後於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