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聽主事邊走邊道:
“當年佛陀下凡,用國王的供奉開鑄熔銅,取七滴汗水化入火爐鑄成佛像。”
“青銅坐佛坐觀人間十年後,一場大火燒毀了曼特勒城,佛像穩如磐石曆劫不毀不滅,告示人間苦難沉重回頭是岸。”
“為淨佛門,以戒貪嗔,佛塔婉拒女香客親近佛身,明規至今普渡眾生300餘年。”
牧良認真聆聽佛祖的傳奇,不時詢問一些佛門典故,倒也談得輕鬆愉快。
走進佛塔建築群,牧良第一眼,見到了這座精美的尖頂建築“大金塔”,裡麵住著慈悲天下的佛祖真身。
根據主事介紹,佛像正對的縱深廊道,大致分了三片朝拜區域。
佛祖所在的高台神龕,是供奉主殿,為第一朝拜區,坐滿了前來頂禮朝拜的信徒。
高台下,被柵欄隔離的一小片為第二朝拜區,不少虔誠的男性遊客在此參拜。
第二區之外,是開放的朝拜區,男女老少皆可在此誦經祈福。
來到第一朝拜區,牧良選了個偏僻的角落,示意主事不用再管他,閉目合什自行參禪悟道。
主事本想留下陪伴,以示尊重,見其態度堅決隻好作罷,囑托值班僧人暗中護衛,口宣謁語離去。
牧良摒棄雜音,很快入神、入靜、入定,遠聽洪鐘大呂,佛音嫋嫋,近感磁場蕩漾,春風潤物。
心中明鏡高懸,一片空靈。
魂如出竅,遊離幻境,似見佛陀跋涉千山萬水的布道之旅,閱讀千年傳唱的苦行之法,體悟曆久彌新的警世哲理。
用心胸感懷苦難,用追求執著大道,用平和迎接新生,用虔誠感化萬物。、
來來去去,反反複複,沉沉浮浮,起起落落,大千如虎,大惡如狼,大善如水。
精神磁場再次有了沉澱,更加充實而靈敏,磁力束韌性更強了點,這是新的收獲。
風在吹,夜已靜。
人已去,樓已空,佛仍在。
遠處華燈初上,繁星點點,人聲嘈雜,笛聲長鳴。
牧良依舊老僧入定,靜坐如鐘,姿勢未變。
這份虔誠,這份篤信,這份執著,讓等候的主事頗感慚愧。
值夜班的僧人來了,好奇地低聲問詢,聽了主事的回答,更是敬佩如斯。
晚上7點,手機響起。
牧良如夢方醒,是萊比催他回去晚餐。
搪塞過去後,起身向主事致歉,卻得到由衷的讚歎。
“小聖子於佛門有緣,剛才似有佛影顯化,莫非是感悟經文化道?”主事滿心期待地問道。
“可能是佛祖顯靈,度我參禪悟道,心有所感,還須回去細細體會。”
牧良趁機就著話題,轉移了焦點。
“佛力無邊,普度眾生,希望能帶給小聖子吉祥如意。”主事真誠地表達祝福。
“多謝主事大人吉言,祝願寺院佛塔香火長盛不衰,祈福寺院僧眾平安健康達成佛願。
今日多有煩擾,還請主事大人見諒。
時間已晚,你我就此彆過,後會有期。”
牧良知夜幕早臨,表達一番心意,見禮離去。
“小聖子誠意深切,老僧了然於心,有緣自會再見。”
目送客人遠走,主事僧人忽覺悵然若失,心裡空落落的。
行出佛塔,走在綴滿斑紋光影的林間馬路上,牧良心境空曠,神怡氣爽,精神收放自如,愈加充滿自信。
掏出身卡手機,點開小組公共頻道。
回複了組員的驚怪表情包與無數猜測,又與聯絡官協商好明天的行程,公示在頻道裡。
在大街小巷的人群中穿梭,牧良感覺孤獨而自在,有一種獨立人世看紅塵的錯覺。
如果讓老媽老爸,知曉他這麼幼小就看破紅塵,不知是哭還是笑。
想起這個,他突然記起,明天牧氏製藥企業開業慶典之事。
趕緊打個電話給老爸、小叔、姑姑,說明自己的情況,不能請假回去了。
在電話裡祝賀了一通,長輩們自然不會因此怪罪他。
尋了個人多的當地特色大排檔,點了幾個特色,牧良坐在小桌邊上,聽彆人議論紛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