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大漢帝國覆滅後,華夏這片土地一直在黑暗中掙紮動蕩,戰火四起,黎民苦不堪言。
公元589年,隋朝帶來的短暫安穩如曇花一現,幻夢破滅後,華夏大地再次戰火紛織。
此時,擺在大唐麵前的,是如何建立一個勵精圖治的高效政府。
大亂之後,如何求治?
貞觀元年,太極殿中,大唐君臣第一次正式圍繞施政國策展開了辯論。
李世民目中閃爍著野心勃勃的光芒,“朕有再造華夏盛世之誌,隻是,人民久經亂世,禮儀荒廢,如今想再打造一個治世,恐怕不易啊!”
諫議大夫魏征捧著玉笏板出列了,“陛下,臣不這麼認為!久經戰亂的百姓,反而比長期安定的黎民,更容易教化管理!”
“就像飽經饑餓的人覺得什麼食物都好吃一樣,他們斷不會挑三揀四!”
李世民暗暗讚許,犟驢,還得是你啊!
他麵上依然一副疑惑,“魏愛卿有所不知,古來賢明的君主代代施政上百年,才能改善民間的殘忍好殺之風氣,我大唐才開國十年,恐怕還無力施展仁政。”
魏征冷嗤一聲,“百年才能達到治世,那是庸君!陛下若是明君,自會振臂一呼,四方響應,治世一蹴而就,三年完成目標都算慢的!”
李世民:.....魏征你突然這麼看得起我,我很不適應的,雖然有億點點暗爽!
他故作深沉地不出聲,魏征,把舞台留給你表演了!
右仆射封得彝小心觀察了一下君王的表情,站出來義憤填膺道,“魏征!你一介酸腐書生,懂什麼治國理政的大事,勿在殿前特立獨行!”
“誰不知曉,從夏商周三朝往後,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所以秦朝才會用商君之酷法嚴刑!連漢朝也不得不並行王道與霸道,就是因為大家明白,光靠仁政,教化不了刁民!”
魏征皮笑肉不笑,“哦?三皇五帝治理國家的時候,人民不也是久經戰亂嗎?為何他們堅持用仁德之道管理?”
“黃帝與蚩尤打了七十餘戰,後顓誅九黎,商湯逐夏桀,武王伐商紂,哪個不是在亂世後,靠教化禮儀締造了太平盛世?你如此厚古薄今,頗有腹誹我家陛下並非明君的嫌疑。”
封得彝氣得跳起來,“魏征,彆汙蔑我!我對陛下一片忠心!”
魏征笑了笑,正色道,“陛下,以德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若陛下正心誠意,克己修身,推行仁政,輕刑罰,減揺賦,則大唐天下,盛世不遠矣!”
這場辯論,魏征以一人之力,以王道之法唇戰群儒,來一個支持霸道的,他就撂倒一個!
大唐群臣在朝堂上口水亂濺,就差擼袖子打群架了。
最後,李世民拍板了,他真情實意地說,“很好,既然眾位卿家都支持魏愛卿,就按他說的辦吧!”
群臣一聽都傻眼了,誰支持魏征了??
陛下,你偏心!!
李世民的聲音回蕩在太極殿中,“朕所好者,唯堯舜周孔之道,以為如鳥有翼,如魚在水,失之則死,不可暫無!”
魏征嘩的一下就破防了,他老淚縱橫地想,陛下,你還是有優點的!
長孫無忌想起季姑娘當日之言,上前道,“陛下,那工商匠人一事.....”
李世民沉吟道,“此事待我與季姑娘商議細則後,再著手準備!”
李世民迅速召集弘文館學士以及立法司法官員,開始修訂大唐律法,廢除絞刑,寬刑減罰。
接著,合並州縣,把全國分為十道。
他認為官在得人,不在員多,開始大量裁汰冗官,命房玄齡精簡中央官員。
長安的官員,從隋朝的2581人,變成643人。
......
李世民看完關中饑荒物價飛漲的奏章後,長歎一口氣,國窮民苦,道阻且長!
這時,有急報來,“陛下!有嶺南王的加急書信到!”
李世民打開一看,頓時熱淚盈眶,晚稻年底前收獲了!
一畝多地的秧苗,收獲了十三石稻穀!
十三石!真乃及時雨!
季櫻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
她又用同樣的方法偷帶來高產早中晚稻。
雖然中稻生長周期長,但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可以推行一年種兩季早晚稻,其他地區種一季,算上畝產高出幾倍的產量,百姓總能吃飽了吧?
李世民吩咐人送一部分穀種去嶺南後,季櫻提醒他,“長安離嶺南極遠,到時要運送水稻也不方便,要致富,先修路。”
李世民眼睛一亮,要致富,先修路,這話說得好!
可他想到國庫那點錢,苦笑道,“季姑娘,我也想修路,可庫房缺銀,大唐眼下還有一堆等著花錢的.....”
他快速算了一筆賬。
武德七年才正式頒布租庸調,凡大唐子民,每戶授口分田80畝,永業田20畝。
按作物不同,北方每丁繳納粟米2石,由於大米不耐儲存,所以折算成2石大米的稻穀數,南方每丁繳納稻穀3石。
地稅則是每畝2升。
再按特產劃分,在桑蠶區每年收綾、絹、絁共2丈,棉3兩;產麻區則收布2.5丈,麻3斤。
朝廷為減免剛從戰火中熬過來的民眾負擔,延續了隋朝的製度,不設鹽,鐵,茶,酒等各種專賣,也不在全國廣布稅關以征收商稅。②
大唐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