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力竭(重新版)(2 / 2)

宋國崛起 屏峰書生 3412 字 8個月前

“狄人本是鬆散的部落聯盟,東遷後,分裂成為三支。一支尚赤,繁衍於陝北、隴東,通婚於鬼方、戎,為赤狄,建有潞、甲氏、留籲、代、鐸辰諸國;一支坐落於易水之陰,徙入齊國、燕國之間的隙地,結姻於東夷,尚白,為白狄,建有中山、肥、鼓;一支南下淮水,身長一丈有餘,恃其力強,騎射無雙,為禍晉、魯、宋、衛、齊之間,為長狄。

長狄以鄋瞞為號,分五部。築城於衛、鄭、宋之間,往來劫掠商賈,垂涎宋國之殷富者,緣斯部是也。緣斯部代代首腦以緣斯為稱謂,其本名自繼位起,族人忌諱談起。

上一代緣斯被皇甫氏先祖——司城皇父以命相搏,雙雙隕落。這一代緣斯誌在長丘,所部兵馬傾巢而動,凡三千兵,騎兵以弓箭為器,輔以少量車兵,以長尾鳥之羽作飾,步兵則列裝短劍,曰,獸柄短劍,皮革作長筒靴,曰狄鞮。

所部均以羽毛為衣,不著甲,悍勇絕倫。

長丘乃區區一介十室之邑,兵車十乘,均具甲,帶甲步兵一百人,無甲步兵兩百,凡三百兵。敵眾我寡,野戰不可與之爭鋒。然則,長丘身陷重圍,糧草充足,但連番大戰,箭矢即將告罄,僅僅一戰恐怕就要見底。城外水泄不通,出城伐木造箭亦不可取。

如不是太傅馳援,我等真不知明日頭顱是否安在。”

公子卬點點頭,他曾經參觀過同為狄人的中山國古墓出土的海量文物,除了獸柄短劍,車馬器,他還見識了刻有陶索紋、繩索紋的雙耳銅釜、土秀紋錦緞、金銀鑲錯的龍鱗鳳羽紋器皿、飾以水晶的三千玉器,有新疆產的子玉,南陽產的獨山玉,張家口產的瑪瑙,美輪美奐,浪漫情趣。

種種跡象表明,狄人都是春秋時期,文化程度頗為先進的民族,是個不可輕侮的勁敵,他們信奉長尾鳥,尚武善戰,也難怪田伯光感到棘手了。

田伯光又談起了狄人近期的攻勢:“交戰愈發頻繁,幾度蟻附攻城,似乎長狄的緣斯也發現我軍城頭的弓兵反擊愈發疲軟無力,很多士卒都儘量放近了打,以求一發箭矢消滅一個狄人。”

田伯光講得起勁,公子卬似乎心不在焉,他並沒有亦步亦趨地跟在田伯光屁股後麵一會摸摸士兵的箭囊,一會兒嘗嘗士兵的口糧,就好像是一個沒見世麵的小孩。田伯光臉上騰起怒色:“太傅!你有在聽嗎?伯光大小也是一介士人,太傅請放尊重點!”

“箭囊……空空如也。這吃食……你等是真正的戰士。”

守城的士兵甲胄都沒有,手上還有乾農活留下的繭。他們的食物叫做“餱”(hou,二聲),是粟米曝曬成的乾糧,吃起來和嚼塑料差不多。士兵今天吃的餱並不多,隻有一百克左右,差不多兩個雞蛋的大小,這點能量就連充饑都算不上,遑論作戰。

聽到公子卬是在心疼手下,田伯光的語氣不由得軟了下來:“無奈之舉。圍城日久,糧食斷絕,儲糧將近,不得不減少口食。木料也是奇缺,根本沒有外出伐木的機會,我等箭矢用儘,就製作滾木拒敵,城裡木料有限,就把屋子也拆了。到處都用得到木頭,還有木矛、木盾。城樓的瞭望塔在作戰中屢屢被破壞,需要修繕,城門防禦需要刀車,也需要木頭。我等現在恨不得把一塊木頭當兩塊用,當然舍不得把木頭拿來當柴火燒了做飯。不得不如此……哎。”

蕩虺不知民間疾苦,問:“既然缺木料,何不用青銅打造?”

田伯光苦笑著搖搖頭:“哪還有青銅?城裡的鏟幣都熔了,猶顯不足。誠可謂山窮水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