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騎兵橫列成陣,看起來仿佛有兩三千人之多。而且清一色的鎧甲,筆直的陣列,足見這亭兵馬的軍事素養了——不是精銳的話,會給這麼嶄新而優質的裝備嘛?
……
就在公子卬以長丘城吸引對方注意時,武馳完成了偵察、繞後、集結、列隊。
武馳左手扶韁、右手夾住騎矛,把它斜指向西邊。軍隊放出去容易,收回來困難,一如覆水,現在長狄的部署在進攻中已經沒有任何章法可言,伍與伍交織在一團,彼此沒有了任何呼應。武馳鉚定了狄人最混亂、最薄弱的地方下刀。
一片連綿的鏗鏘聲,武馳一夾馬腹,向前衝去的時候高聲喝道:“慢步齊進,讓狄人嘗嘗我們宋騎的厲害!”
後麵又響起連綿的響應聲:“讓狄人嘗嘗我們的厲害!”
騎兵隊列所過之處,如同秋風掃落葉,後方的狄人步兵轉瞬之間被打散了建製,如同星鬥一般四處點綴在城外的土地上,惶惶如喪家之犬。
兵敗如山倒,潰兵衝散了原本略有戰鬥力的彆部步兵。
緣斯手下的機動部隊就成了部隊最後的主心骨。
“騎兵出戰!”為了掩護慌不擇路的潰卒回營,緣斯毫不猶豫下令機動部隊掩殺一陣,為友軍爭取時間。
看到來騎略少於己方騎兵,沒有車兵,緣斯冷笑一聲:“宋人車兵尚且能讓我有所忌憚,宋人騎兵,較之我長狄騎兵,不過魚腩而已。急擊務失。”
長狄與宋兵鏖戰多年,對宋國馬匹的質量門清。宋國不似秦國,養馬技術稀爛,養馬人才不說日漸凋零吧,簡直一個沒有。回交術這樣的秘術,在宋國那裡隻有個概念,在狄人這裡是人人都會。遑論選種、飼料等等。
宋國的馬除了進口的那一代比較優秀,後麵是一代不如一代。
緣斯這邊的戰馬跑得快、體力好,相信能在騎兵對衝中殺對手一個七零八落。
緣斯隻手一揮,被寄予厚望的大隊騎兵,密密麻麻地從營壘中湧出,仿佛是大馬哈魚集群獵食一般,一千五百量級的騎兵海洶洶而來,跟在他們後麵的,是少量載有箭支的車兵,以備補充前線弓手的箭壺。
聲長老腰胯著駿馬,圓形的馬鑣正麵中間有凸出的圓鼻,穿係過絡頭的頰帶,通過背麵的一雙小環,穿掛在馬銜環上並用轡繩固定結實。
擎於手心的,是六十磅的弓,全長1.1米,重0.5千克。相比於同期的單體弓,遊牧民族一支的長狄采用韌性強的繡線菊木,做成不對稱的弓體,組裝上北山羊的角片與野牛的牛背筋,纏繞上羊腸衣製成的絲,輔以羊筋熬成的膠,在弓梢處和出箭點貼上骨皮,餘者以朱漆塗敷,兼以白樺皮包覆、以潤羊血進行防潮處理。
製作精良的弓被賦予了更好的拉伸性能,提供更為充沛的彈力,因而箭矢的初速度在早期的弓中,出類拔萃。
掛在腰下髖骨的是合裝式箭囊,由羊皮和木條精心縫合而成,囊上設有皮帶,用於射手斜背在身上。箭囊中插著三十支箭矢,長約半米,有青銅、角、骨、木四種品質的四棱錐形箭簇錯雜其間。箭簇帶有兩翼,附上猙獰的倒刺。箭杆後部留有扣弦的弦口。
手上裝備有羊皮扳指,用於防止手指被弦勒傷。扳指背麵用麻線、皮條作係扣繩,將扳指套在大拇指上並係緊扣繩,大拇指在拉弓時就不會受到弦的勒傷。他的手臂上捆紮著紅牛皮護臂,足以預防回彈的弓弦傷及自身。
身為長老,聲長老也要衝鋒在前。古典時代的戰爭沒有龜縮在後麵的大佬。良駒、寶弓和傲視同時代的馬具,聲長老大呼小叫地衝著公子卬飛馳而來——攻城戰打不過,但騎戰可是長狄的拿手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