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伯光決定離開長丘。“緣斯已經死了,但殺長狄複仇的心沒有改變。既然太傅這裡納降不許殺,我自去彆國殺去。”
長狄又稱鄋瞞。古時生產力低下,長狄聚落而居,牧牛馬而活,每個部落養活臣民的規模有限,長狄於是乎不得不分成緣斯、僑如、焚如、榮如、簡如五部。
盤踞宋國的緣斯部業已被公子卬蕩平,齊國境內的榮如部早為齊襄公剪滅,埋其首於北門。餘下的焚如跟著赤狄潞氏盤踞在晉國的臥榻之側,簡如部經常縱掠於衛境,而僑如部則猖狂於齊魯邊境。
“伯光將去宋赴魯。我聽聞魯國叔孫氏賢,有意招賢納士,以滅僑如。一則可以為母國齊國切去肘腋之患,一則可以儘殺狄複仇之爽。”
公子卬竭力挽留。伯光是他的白月光,一如陳宮之於曹操。況且田伯光與自己對待狄人的態度有分歧也是可以理解的。
公子卬本溫州的小資,溫州八營與日寇鏖戰四百多年,明時隨戚繼光抗倭,祖上千戶戰死,民國時隨遊擊隊抗日,祖上民兵戰死,血債累累,恨到切齒腐心。然而就學時,學校讓他讀中日互審的教材,他沒能怒發衝冠;保釣轟轟烈烈,從溫州港口揚帆起航,學校禁止,他沒能出海;國際學院日本留學生索要女學伴,學校讓他謄抄告示,他忍氣照辦。
他憋屈,他不甘,可殲滅日本,國際不許,力量不夠,校內敵視,不僅傷不到日寇與親日之人,反而令自己喪失學籍。
公子卬太理解田伯光的心情了。
再者,古代文盲率高,熟讀典籍的士人更是鳳毛麟角,就連對公子卬三心二意,暗懷殺心的管理等人,他都邊防邊用,何況深恨廢公不出兵而對公子卬暗通書信,投懷送抱的田伯光呢?
但田伯光心如鐵石,公子卬挽留不得。
無論如何都不能撕破臉,要好聚好散,沒準田伯光去了魯國後,可以給自己接生意,拉投資,推薦人才,引薦大佬呢?
公子卬給了田伯光一份大禮。
“我薄德寡福,無緣得義士如初陽者,納為麾下。今初陽兄但有去意,我絕不橫加阻攔。然則恐怕世人誤會初陽,使初陽不得明主所喜,卬書就推薦函一封,以防懷才不遇之不虞。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近有田氏伯光,韜略經綸藏於胸襟……”
公子卬寫了一封推薦信,把田伯光在長丘的戰績盛讚了一番,又濃墨重彩地強調他剿滅長狄的膽略和勇武:“使百倍之狄就縛,刀劍弓矢受繳,宋民因之安業,長丘因之平靖。